手机善网
关注
所有形式的认知障碍与激越及精神病性症状都有强烈的相关性。在80%到90%的认知症患者的潜在病程中,可发现不同类型的激越症状,而在更严重认知症及居住在护理院的人群中该比例则更高。一项针对病程在5年以上的认知症患者的研究表明,攻击性行为的发生率在13%到24%。精神病性症状与激越行为有明显的重叠,并且通常是产生激越行为的原因。这些精神病性症状包括妄想,其中偏执妄想及错误判断最常见,还包括幻觉,其中视听幻觉最常见。在各个亚型的认知症患者中,估计有30%到50%存在精神病性症状。尽管这些症状可能在认知症病程早期就出现,但随着病程进入中期,其发生频率及严重程度逐渐达到高峰,而后在疾病更严重的阶段出现下降。激越和精神病性症状极大破坏了患病人群及其照料者的日常生活,更有甚者,它们会增加致残的可能性,威胁个人健康及他人的安全,增加急症就医、急性住院的次数,并最终需要长期的医院护理。早期识别及治疗这些症状能够减少这些后果的发生,从而减少患者的压力及照护者的负担。
“激越”一词被定义为一系列不适当的言语、声音和(或)运动行为,而这些行为是在与认知症患者交流中观察到的,包括以下方面:
① 言语或身体的激进、攻击或侮辱(如尖叫、诅咒、打击、好斗);
② 重复或活跃的言语表达,发声,或运动行为;
③ 不能抑制的或不适当的行为或言语表达。
精神病性症状则被定义为一种因为错误的信念、知觉或人格解体所引起的与社会现实脱节的心理状态。常见的表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 妄想(虚假的,固定的思想);
l 偏执狂(“有人想杀我”)
l 自大型(“我正率领一个排的人追捕恐怖分子”)
l 嫉妒型(“我老婆和其他人有外遇”)
l 误认型(“那不是护士,那是我母亲”)
② 幻觉(虚假的感官知觉):最常见的是听觉或视觉;
③ 思维形式障碍(不同于认知功能损害)
l 紊乱的思维过程(如松散的关联)
l 奇怪或异常的言语或行为举止。
“激越”因易被观察到而更易于被发现,而精神病性症状的诊断通常依赖于患者的报告,但这种报告可能是混乱的、不可靠的且反映出非精神症状的体验。因此,临床医师比较容易通过报告的形式将认知障碍的思维及语言紊乱从精神病性症状的思维形式障碍区分开来。
激越和精神病性症状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
① 认知障碍本身
② 内科疾病
③ 谵妄
④ 药物作用
⑤ 疼痛和(或)身体不适
⑥ 精神疾病
⑦ 睡眠问题
⑧ 压力(心理与环境)
认知障碍本身足以导致激越或精神病性症状的发生,就好像脑内环路失控或神经化学递质紊乱导致行为的表达和控制障碍一样。例如,激越与脑内胆碱能显著缺乏所引起的额颞叶代谢减退有关,这些人中,皮质的5-羟色胺能神经元常易受损。激越或精神病性症状的类型、发病率及发作形式与认知障碍的类型有关。
全身及局部疾病是激越的常见病因,不论通过感染、器官损害或代谢紊乱直接引起脑功能缺损还是间接因素如疼痛、静止不动、药物作用或如静脉输液管等设备所引起的损害。临床医师需要记住一点,认知症患者的大脑对代谢改变特别敏感,而非认知症患者的大脑则不容易产生问题。在任何医疗环境下,影响脑部血氧供应的行为引起脑功能受损的风险尤其高,通常会导致谵妄状态的出现。常用的与激越相关的药物包括兴奋剂,口服类固醇,阿片类镇痛药,抗胆碱能药物,多巴胺能药物;激越也常见于一些对精神药物如抗焦虑药或笨二氮䓬类药物的异常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