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善网
关注
【汤敏】我理解未来十年公益事业的一些变化
传播,是依靠媒介途径进行的,有目的的信息传递活动。如何让信息传递得更加精准?我想这是我们新共益传播人共创营一直在提供的技巧。我们自身课程的传播,也要一直保持着良好的持续性。
新共益团队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探索,初步探索出了一套符合中国现状的公益行动者支持体系,一种活性的支持公益行动者全面成长的生态系统。这种生态系统,既保障了公益行动者的独立性,又提升了他们的工作绩效。更重要的是,打通了资源方与行动方之间的瓶颈,让捐赠人、各类社会资源,与公益行动者之间的衔接与合作越来越畅通无阻。
具体做法包括,协助公益行动者打理其后勤财务工作;协助公益行动者筹款和传播;协助公益行动者与社会资源充分联结。有了这些踏实的工作为基础,我们一直用升维的视角,协助公益行动者进入一个全方位辅佐其成长的生态系统,保证其无论在任何阶段,从哪个角度,都能够得到支持和帮助。
公益行动者具有良好的“在地性”和行动性,但往往缺乏天下感,没有当兵就要当天下之兵的意识。通过我们的协助,形成了全国性的公益行动者自助和互助的社群,逐步打通了此前的障碍。公益行动者此前与其他的环保行动者横向来往也不密切,与社会资源的来往更是堵塞,而在这样“类社会化”的生态群落社群里,他们互相交流,共同提升,互相帮助,共同成长。
2019年将过半,新共益团队也在不断成长和发展,目前还是面临人员和资金的问题。人员问题是因为目前团队项目比较多,目前人员数目不够支撑那么多的项目。资金问题是因为我们所有的资金来源都是公众捐赠资金,没有基金会、政府支持的资金,所以需要持续不断的去寻找资金,来支持公益行动者。
新共益传播人共创营一期一期的开展下来,目前已经到第七期了,那么本次课程邀请到汤敏老师,给大家带来《汤敏:我理解未来十年公益事业的一些变化》主题分享。
嘉宾简介
汤敏,古村之友创始人兼理事长,爱乡宝科技CEO,北京大学硕士、深圳杰出校友,长江商学院EMBA。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景观与美丽中国专委会理事,先后受聘成为民政部、国家文物局、北大等权威机构专家委员。
他研发的新文明五脉文旅产品、新乡贤工程、村村有慈善、为文物撑伞,互联网+乡村治理等思想与模式得到央视、人民日报、新华社、东方卫视等权威媒体报道,并荣获“ 2015年中国慈展览会社会创新大赛金奖”、“深圳市创意设计七彩奖特别贡献奖”,年度文保人物,年度绿色人物,年度乡村旅游人物,年度公益领袖等多项荣誉。
分享内容
1、未来十年,公益将发生革命性变化
2、公益创业与公益玩票、公益兴趣的差别
3、早期不用明星、不找站台,练好公益内功
4、公益传播的核心是专业,专业是1,手法是后面的0
5、如果募款成为解决某一公益问题的关键因素,这是个三流公益
6、大影响力的公益创业的几个共性:格局大、情怀深、任务重、时间紧
7、未来十年,公益慈善事业会发生革命性的改变
8、普惠、赋能、互帮互助模式升级样板、救助、乐善好施模式。
第一次见到汤敏这个名字,我想应该是2017年3月17日在公益慈善论坛微信公众号《古村之友汤敏:互联网时代,公益界正在发生的五大新转变——源自心愿共同体的力量》这篇文章,其中几有句话当时一直感染着我,其中一句就是“中国公益需要一批高水平的研究学者,更需要一群高水平并践行于一线的创新创业者。”虽然到现在还是一个公益小白,但是从事公益行业这几年,很明显感觉到公益圈已经及正在发生的一些改变。
这也是我们新共益的使命宗旨相契合的,我们也在支持真正具有高公益生产力的公益行动者,这些高公益生产力的公益行动者正在影响着中国公益行业,正在推动中国公益事业的发展,正在解决某些社会问题,而他们,我想就是汤敏老师所说的“一群高水平并践行于一线的创新创业者”。
还有就是“未来的人群连接方式,必将基于共同心愿的自由人联合”。新共益团队发展到现在,链接了一些资源,联合了一些公益行动者,我们这些伙伴们联结到一起,是因为认同我们的使命和理念,具有共同的目标,才能在公益之路达到共建共享共治的效果。
我们的课程时间还是固定的每周六晚上(6月29日21:00),上课方式还是线上、线上、线上,我们不见不散哦!
本营的主旨是“每周三个一”,意思就是每周一次嘉宾主讲,每周布置一道作业,每周进行一次群内作业互评。培训一段时间后,会有一些具体的任务派送,完成者会有奖励哦(500-50000)。
最后,如果您喜欢我们的团队,欢迎扫二维码成为新共益月捐者,支持中国有可能未来最优秀的公益服务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