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善网
关注
当我们走进徐殿合老人的小院,脱口而出三个字:好干净。小院里种了好几棵果树,当时果树还没结果,正开花,满园的芬芳;花花草草、绿油油的青菜;绳上晾晒的是老人刚洗过的衣服,在微风的吹拂下,左右摆动。那低矮的小屋,厚重的老墙,与奢华的别墅相比,透着安宁、恬淡,自身很怀旧,当看到已有年代的物件,触动了我的思绪。
我们和老人介绍了身份和来访的目的,两位老人很欢迎,并迎我们进屋,收拾整齐的房间,被子被叠放的有棱有角,又让我心里一惊。老人平易近人,慈祥亲切,在交谈中一直面带微笑。对于我的问话,偶尔听不太清,老人就会眯起眼睛,侧着耳朵,说:你刚才问我啥?.....
我叫徐殿合,生于1937年,今年83岁,家住兰考县小宋乡徐堂村,弟兄5人,小时候父母皆为农民,住的是茅草屋,因为1938年的花园口决堤事件给兰考当地百姓带来的灾难,饥荒、逃难、要饭、饥不择食、近百万人丢了性命……我们的家庭也深受其害。因为弟兄较多,17岁之前基本上以乞讨为生。因为涝灾严重,家里父母挣公分分粮,不足以满足弟兄几个的温饱,常常稀汤寡水,被迫无奈,十来岁左右与村里的伙伴结伴去杞县、太康一带乞讨,一人敲鼓、一人唱,换来的却是极少的萝卜、红薯头。
此图摘自百度花园口事件
在1954年,17岁,为了吃上顿饱饭,我报名参军。分配到荥阳,1年后被调往东北山海关当学员,学习飞机修理技术,学制三年,毕业后升级为教员,职务为地勤机械师,此部队番号为1046部队第五支队,属于海军航空兵,我在部队记忆深刻的一件事为:有次,下大雨把飞机场冲了一个大深坑,飞机无法正常起降,为了尽快使飞机场恢复正常运行,修复深坑需要了解坑的深度和坑内基本结构情况,很多人不敢下去,我会游泳,便自告奋勇的跳到坑内,根据我试探的内部情况,研究出合理的修复方案,因为此举,受到了一个通令嘉奖。此荣誉对老人的一生影响颇深。
1956年,回家探亲时,经媒人介绍认识现在的老伴,当时老伴在村里当妇女队长,主要任务是带领妇女参加劳动:干农活、纺花织布。当时我想长的不错还能干,给了简单的定亲信物,定下亲事,次年的1957年,在亲人的祝福中,我和老伴举行了简单的结婚仪式,相互理解与守护,共同度过了63年的美好、难忘的时光。
1964年转业到兰考县政府人委,人委下面有个财委,财委下面有个工商科,任职为科员。1970年左右年调到交通局当主任,管理整个兰考县的交通运输。在上班期间,一个月骑车回家一次,通过调休,一次可以休息4天,安逸稳定的工作,让我倍感珍惜与家人一起相聚的时光......(在采访中,徐殿合老人,带着一脸宠溺的眼神看着老伴,两人牵手过了这么多年,这段婚姻还愈久弥珍,让我们采访者看到很是羡慕,并送为老人送上美好的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