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中国善网! 登录注册 帮助中心 QQ客服 热线咨询:0755-22919446185-7554-6588
爱心会员 5年

首页机构新闻

机构新闻

儿童刻板行为解析(北京初心自闭症康复中心)

来源:作者:北京市顺义区初心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时间:2023-08-07 17:31:32浏览:210次

儿童刻板行为解析(初心康复中心) 刻板行为形成原因 在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有的孩子习惯性地挤眉弄眼、有的孩子经常旁若无人地自言自语、还有的孩子无论春夏秋冬只穿同一双鞋子。类似这种普通人无法理解的行为还有很多,上述的几种行为都属于刻板行为,这些行为通常是长期重复的且不具有社会性意义的。 很多家长会问 我孩子的刻板行为 是不是因为感统失调 不仅仅是感统失调的孩子会出现间歇性刻板行为,孤独症谱系障碍孩子的核心症状之一就是重复刻板行为,没完没了做一种动作,或是反复不间断地操弄一个东西,且特别沉浸于其中,乐此不疲。如果被终止,他就会大喊大叫、发脾气。 特殊儿童的刻板行为简直是多种多样、五花八门,从极轻微的重复小动作到强烈、大幅度而且扰人的刻板行为,令家长和老师们感到紧张和头痛。 特殊儿童为何喜欢沉迷于重复行为,其背景机制是什么,迄今学术界不甚清楚。据一些高功能特殊儿童的描述或其自传透露,他们几乎都称:“这种重复动作是一种来自内心深处强烈冲动的使然,且能够带来一种愉悦感受”。另一解释是,刻板动作就是一种补偿行为,通过反复刻板的行为,可使自己安抚下来,不至于过分紧张和恐惧。 国外一位成年孤独症患者曾这样描述过自己童年时期的刻板行为:“我喜欢做重复的事情,每次摁电灯开关键,我就知道灯会一闪一灭,那种刺激让我喜悦,感到美好,让我有安全感,因为每次开关都会出现相同结果,一模一样”。天宝.格兰丁在其著书中也这样描述过自己:“重复做一件事,是一种令我愉悦的体验”。 重复刻板行为不仅仅见于特殊儿童,普通人不安和焦虑时,也会抓耳挠腮、不停抖动、嘚瑟腿脚、抠这掐那儿。当一个人陷于持续的焦虑,可演化为强迫思虑或是强迫动作的频发。如没完没了检查书包、担心出门是否锁好了门窗、担心将要发生可怕的事情等等… 可以这样理解:刻板、强迫行为反映的是当事人的一种情绪状态,要么是寻求愉悦感,要么就是烦躁不安。 医学上认为刻板行为是 调节感官刺激的方式 表达焦虑的方式 认知功能受损的体现 神经抑制功能受损的表现 怎样改善刻板行为 对于特殊儿童,他们的刻板行为,多以感官自我刺激为目的。当他们身处刺激环境时,就会通过重复动作来缓解自己,同时也在寻求感官愉悦。使他们焦虑的刺激源,通常是我们习以为常、不以为然的环境刺激。 特殊儿童认知有限,如注意力集中困难、社交理解困难、执行能力低下、转换注意力或是创造新行为模式上觉得困难,所以他们就卡在刻板行为模式中无法摆脱出来。由于心智解读能力有限,也使孩子不顾及别人的感受,只管自己我行我素。 兴奋、焦虑、无聊、不舒服和困惑,通常是特殊儿童重复刻板行为的潜在诱因。其刻板行为一旦被打断,一般都会引起他们的强烈反应,也可能引发歇斯底里哭闹和崩溃。行为学分析,特殊儿童刻板行为是:他的“正常”需求未得到满足,或是营造的环境令其不适而引起的。你要阻止这种行为,首先要确定他的行为是否影响到正常生活,如果频繁发生,就有必要采取康复措施了。 初心康复中心分享一些有效的干预方法,希望能帮到大家: 1、转移注意力 可用孩子喜欢的东西(如食物、玩具、依恋物)引起关注,用新的强化物替代刻板行为。也可带他到图书室里看书、绘画,或索性独自呆一会。 2、尽量让孩子有事可做 将孩子时间有序安排满一些,减少无事可做的时间,但避免超负荷。这样可使孩子不会因无聊而去做刻板动作。较密集而适当地做事情,本身也是个锻炼控制力的好方法。 3、锻炼孩子 一是通过体育锻炼,释放过多能量,且能够平抚情绪。二是身体锻炼本身可替代刻板行为和动作,且可增加孩子控制刻板行为的自控力。 4、两步分心法 明确告诉孩子停止这件事,去做那件事。如先引起孩子的注意,再发出指令,让他停止做旋转,现在去拿杯子喝水等。待孩子适应这些小变化后,逐渐延长切入变化的时间,再做第三件事情,诸如此类。 5、预防大于干预 特殊儿童出现频繁的刻板行为前总是有些兆头,如心神不宁、焦躁不安、自言自语多起来、眼神飘忽不定、微小刻板动作(如咬嘴唇、抖手)等。此时可予关注和分散注意,平抚情绪,做些他喜欢的事情,则可减少大幅度刻板动作的出现。其实,很多刻板行为具有累加效应,孩子“体验”一次,就会强化一次。所以,家长应防患于未然,尽量降低孩子出现频繁的强度比较大刻板行为的机会。

欢迎您访问:

欢迎您访问:

留言建议

您对网站有什么建议和要求请随时和我们联系,感谢您的支持!

资助信息

感谢您分享政府、企业或者基金会的资助计划,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