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善网
关注
一、项目概述
第二届全国自然教育教育论坛将以大会的形式,旨在通过邀请国际、国内自然教育领域资深的相关从业者做大会报告,了解自然教育相关领域在国际、国内上的发展状况;举办10个左右分论坛,探讨自然教育在国内面临的各项议题;开设特别主题的工作坊(workshop),为自然教育从业者提供专业培训机会;通过世界咖啡馆、Pecha Kucha、源创空间等互动讨论模式,为与会者充分交流沟通提供平台。通过全国自然教育论坛,我们将清晰地梳理当前全国自然教育的发展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为自然教育在中国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支持,并从民间层面推动国家对自然教育的重视和投入。
二、实施背景
自然教育不是舶来词,它是吸收了欧美发达国家的理念,又根植于中国文化和习俗发展起来的一个新的概念。在自然教育的实践领域,我们可以看到来自西方的博物教育(natural history)、环境教育(environmental education)、户外教育(outdoor education)、保护教育(conservationeducation)、可持续发展教育(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等等概念的影子,但是,在中国,上述的这些词汇往往停留在某些特定学术领域或者机构立场的描述中,一直没有成为公众普遍接受并认同的概念。但自然教育却不同,它甫一出现,立刻吸引了公众的目光并被各类机构所接受,无论是传统的自然保护机构、还是有机农耕、亲子活动俱乐部、保护区、户外探险、度假农庄、艺术教育、营地教育等各式机构都认可“自然教育”并将其引入到自身的工作中。
更可贵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和机构开始从事“自然教育”这一领域的工作,并开始形成一种巨大的产业链,比如这几年颇为流行的异地“自然游学”,大量的机构选择去自然教育较为成熟的香港、台湾乃至日本游学,国内也开发出了接待能力较为成熟的云南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重庆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上海崇明东滩的各种生态农庄、广西崇左白头叶猴研究基地等。而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在保护区推广的“自然体验师”培训、环保部宣教中心正在推动的“自然学校”指标体系构建等,也可以看到“自然教育”在政府政策层面的影响力。
可以预见,尽管对“自然教育”这一概念的理解和实践方式有所不同,相对于其他类似的概念,公众更愿意接受自然教育这一理念并已经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可以说,如果自然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进一步健康发展,将会是中国对世界的一大贡献,也会让更多的中国公众更好地通过接触自然,从而推动中国未来自然保护事业的积极发展。
为了更好地了解并推动自然教育在中国的发展,2014年8月28日-9月1日,由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支持,全国自然教育论坛筹备委员会主办,厦门小小鸥自然生态科普推广中心承办的第一届全国自然教育论坛在厦门市成功举办,有来自全国近百家政府机构、环保NGO、社会发展组织、户外俱乐部、旅游机构、亲子教育单位的约250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涉及湿地保护和自然教育、自然教育人才培养、自然教育推广与传播、农耕与自然教育、自然教育与社会化保护理论和实践、课程和活动设计、户外活动安全等多个主题,这是“自然教育”第一次以规模化的形象在公众面前亮相。论坛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各个行业的自然教育从业者以此为平台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并促成了机构间会后的深度合作,成为自然教育在中国发展的里程碑的事件。由山水自然保护中心执行“自然教育领导者”培养计划、中日公益合作伙伴执行的“赴日自然学校考察交流”、世界自然基金会执行的“湿地自然学校”项目等,都在会议上得到展示和会后的进一步发展。更为重要的是,众多来自民间的、小型的、自发的亲子、户外、农耕、艺术教育等机构得以借助这个平台,了解自然教育在中国的现状及发展,有力地推动了机构的创办者和组织者得以持续性地开展相关项目。
鉴于此,我们计划在2015年11月13-15日,于浙江省杭州市良渚文化村召开第二届全国自然教育论坛,预计参会规模为200人。
三、解决问题
自然教育在国内蓬勃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
1)自然教育从业人员普遍年限较短,缺乏专业培训。第一次自然教育论坛曾有过一个小范围的调查,发现自然教育的从业者年限普遍低于5年,很多人都是出于对自然教育的兴趣,中途开始了解并尝试进行自然教育活动,对自然教育的基本理论、发展过程和方法都不甚了解。而国内自然教育的专业研究和教育体系相对发展滞后,对行业发展所能提供的技术支持也相对有限。
2)自然教育活动内容单一,模仿多,原创性少。这一特点和从业者经验不足密切相关,目前国内自然教育机构从事的活动,基本处于模仿和学习期。例如,尽管自然教育机构遍布全国,但很多活动内容类似,都是从《与孩子共享自然》等经典自然教育书籍或者其他机构中模仿借鉴而来,缺乏有针对性、符合本地自然环境特点的原创性内容,形成全国都在玩“大风吹”、“自然名”、“摸树”这些普适性广的活动这一现象。
3)政府和民间在自然教育发展方面的思路、方法交流较少,缺乏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协同。政府部门更多采用通过联合专业机构,依托学校、社区等社会平台开展教育活动,强调影响力和普及度;而民间机构的自然教育更专注于在地方性环境议题下开发小而精细的项目。双方未来应加强合作和交流,从深度和广度上共同推动自然教育专业化和社会化的发展。
4)自然教育从业者良莠不齐。由于自然教育的从业门槛较低,市场需求量大,很多纯商业机构都开始投入到这一市场。自然教育并不排斥市场化,然而,由于部分自然教育机构的纯市场化运作,对自然教育的本质又缺乏了解,把“自然游戏”等同于“自然教育”,导致不少活动属于“为了游戏而游戏”的低层次水平,从而并不能有效地起到通过自然教育培养对大自然深厚感情,从而愿意为保护环境出力这一最终目标。
此外,户外教育的安全问题、自然教育活动收费混乱的问题、活动接待能力不足问题和活动质量参差不齐等等,也随着自然教育在全国的开展而逐一凸显。
鉴于第一届自然教育论坛取得的成就和可持续性的影响力,以及自然教育的发展面临的短板和问题,一些较早从事自然教育推广,并热心组织成立全国自然教育论坛筹备委员会的自然教育工作者认为,有必要持续开展第二届全国自然教育论坛,并将其办成一个品牌性的活动,成为全国自然教育的推动者和引领者,促进全国自然教育的健康发展。
第二届全国自然教育论坛的目标,旨在推动自然教育的多元社会参与。相关机构和个人可以借助这个平台,在理念、活动方式、筹资、合作等方面进行广泛的交流。本次论坛讨论和强调如何推动社会多元合作,也藉此调动更多的社会资源支持圈内的伙伴践行理想。我们期望这样的平台将有助于最终在第二届全国自然教育论坛全国催化自然教育联盟、自然教育学术研究、自然教育产业发展等可能的结果。
四、项目目标
第二届全国自然教育论坛旨在推动自然教育的多元社会参与。会议的重要产出目标包括: 1、全国自然教育现状调查报告,描绘“全国自然教育地图”; 2、巩固全国自然教育网络,提供专业交流平台。
五、机构简介
江南驿国际青年旅舍是一个环保设计型的旅舍,位于自然和生态的4A级国家旅游区良渚文化村。周边有山河、湖泊、郊野公园、登山步道及良渚文化博物馆。旅舍改造设计定位具有简朴而高品质的国际气氛。改造过程中为实现环保,尽量保留了原有的设计和材料,并使用了再利用、再生材料。使用可再生能源为旅舍提供热水、雨水回收用于冲马桶等环保设施,旅舍入住的亮点和体验便是每个房皆有能耗展示系统,展示房间的冷热水和电的能耗,提醒客人在居住过程中注意碳排放。长期从事青少年环保教育、NGO环保机构的培训活动,自然教育等工作。
信息来源: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