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善网
关注
项目概述:专注留守儿童心理帮扶,采用国际通用的故事疗法改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与专家学者合作,通过调研、父母教育等方式,探索如何改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
项目目标:
1.通过“好人讲好故事”的模式,邀请各界名人和志愿者讲读专家委员会精心挑选的好书和故事,录制成音频,通过发放“上学路上故事盒子”或在学校开通“小雨点广播”,弥补留守儿童们没有机会听父母讲故事的空缺,并疗育他们缺失爱的心灵,同时根植正直、忠诚、善良和爱,达成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情感抚慰、人格养成和视野拓展的功效。
2.自2015年起,“上学路上”开展的《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项目,受到了全社会及全球媒体的瞩目,期望白皮书项目可长期为了解留守儿童问题、探寻解决之道提供学术支撑和传播平台,并期许最终聚合关注留守儿童问题的社会各界力量,推进相关政策的制定。
3.2016年,“上学路上”通过研究,开启了一直被忽视的留守儿童心灵帮扶的另外一个维度-父母教育,提升父母对亲子陪伴的认识,让他们主动加强对孩子的心灵关爱,最终成为“上学路上”的同盟军。
项目愿景:用声音温暖留守儿童的童年
执行地点:全国
活动领域:全国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帮扶、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相关学术研究、留守儿童父母教育
资金用途:
善款将用于以下四个项目:
1.故事盒子项目:为孩子们录制故事音频,并研发、制作、发放装有优质故事、音乐音频的故事盒子MP3,目前每个故事盒子成本为100元。
2.小雨点广播项目:学校小雨点广播的开通、运营、维护等,目前每所学校年运营成本为3000元。
3.白皮书项目:每年《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的筹办,如心理问卷发放、回收、录入、分析、白皮书的撰写,并通过纪实文学、纪录片、摄影展、新媒体观察等多个维度全面展现留守儿童状况。
4.父母教育项目:向留守家庭推进以《如何给远方的孩子打电话》手册为主的父母教育项目,加强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联结。
受益群体:全国1-9年级留守儿童、全国留守家庭父母。
项目推进计划:
1.“故事盒子”项目覆盖全国3万留守儿童。
2.“小雨点广播”学校开通至1000所。
3.《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每年举办一次,推进更多社会力量参与白皮书各个维度。
4.初步计划在全国各省市开展留守儿童父母教育,让他们与孩子建立更完善的心灵沟通。
社会贡献:
1.截至2016年10月,“上学路上”已为贵州、河南、甘肃、山西、湖北、广西、宁夏等11个省共33所学校的4854位学生送去了“故事盒子”。
2.迄今为止,已有百余位名人和上千名志愿者参与了故事录制、以及温暖留言。中央电视台、新华社、央广、腾讯、优酷等200余家媒体对此进行了深度报道。
3.截至2016年10月,“小雨点广播”已在湖南、青海、新疆、河北、贵州、云南、河南、山东、甘肃等22个省,272所学校开通,104605名学生每天都能够在校园收听广播,并通过老师的微信和QQ给予反馈,有近9成的孩子非常喜欢听,另外根据北师大为此项目研发的心理问卷,有近7成孩子心理状况有明显提升。
4.2015年的首部《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中,公众首次了解到,有15.1%的留守儿童一年到头根本见不到父母,同时,共有4.3%的孩子一年都接不到父母一个电话,而从调查数据看,只要每周保持跟孩子1~2次的联系,孩子的“烦乱度”会有非常明显的下降。
5.首部白皮书引发了社会的巨大反响,据统计,共有1070家媒体参与报道,全国妇联、中国社科院、美国南加大等200多所机构索要报告原文及数据,“最后一条留给留守儿童”微信行动,千余大号参与,覆盖网友9000万,影响力过亿。
6.2016年的第二部《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中,“上学路上”令公众记住4491(一定避免一年见4次、一月4次电话;一定做到一年见9次、每天打一个电话),还新增了父母教育部分,推出了《如何给远方的孩子打电话》手册。
相关链接:
北京上学路上公益促进中心官方网站:www.sxls.org
2016年《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全部项目信息:
http://yg.pluto.net.cn/sxls_wp/whitepaper2016.htm
上学路上“故事盒子”项目纪录短片——《留守儿童的渴望》:
http://gongyi.qq.com/a/20150901/078123.htm
人民网报道——“小雨点广播”落地革命老区中小学:
http://edu.people.com.cn/n1/2016/0410/c1006-28263657.html
图片资料:
甘肃陇南孩子们拿到故事盒子开心地笑了
小雨点广播开通仪式,孩子们听到故事精彩处,吃惊的捂住了嘴
上学路上理事长刘新宇教孩子们使用故事盒子
信息来源: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