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善网
关注
西汉的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曾说过:“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天下芸芸众生为了自己的利益各奔东西,为了生计劳累奔波看似再正常不过。西方有句谚语叫做:“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也广为流传,吃饭掏钱也是天经地义。那么新的问题来了:当你肚子饿了想吃饭,没有钱怎么办?有没有免费吃饭的地方?
对雨花斋的了解最早是在网络上看到的,雨花斋的创始者是一位已故的老者,名叫“雨花长老”。长老临终前拿出毕生的积蓄,建立了一个为弱势群体(孤老、残障、贫困大学生、农民工等)提供免费素食的餐厅,这就是雨花斋的由来。
原来只知道杭州、北京、上海大城市有这样的慈善机构,仿佛离我们很遥远,却不知什么时候起乾县东新街也开办了一家雨花斋餐厅。前两天上街买东西,远远地就望见那个洁白如莲花的标志,使我眼前一亮!
怀着一颗崇敬的心,我走进了雨花斋餐厅。餐厅里座无虚席,有环卫工人,有农民工,也有孤寡老人,以老年人居多,所有就餐的“家人”都吃得津津有味,偶尔有柔声细语,绝无大声喧哗。中午做的是“连锅面”,豆腐、胡萝卜、西红柿爤的下锅菜配上宽片汤面,看着都香。
店长黎春玲告诉我:餐厅的运营费用和原料来自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捐赠,前来服务的志愿者称为义工老师,他们没有工资。前来就餐的不叫顾客,叫做家人。餐厅目前有义工老师十人,可同时接纳五十人用餐,如果人太多就得等下一轮。乾州雨花斋累计供餐22628位,累计回家义工老师3474位。
从早上八点多义工老师就开始准备工作,择、洗切、炒菜;和面、蒸馒头、煮面条,义工老师没有因为午餐的免费而不认真,每一道工序都不得马虎。
我说这些义工老师是无私、高尚的,黎店长说那些献爱心不留名的人更无私高尚!
节俭是雨花斋最大的信条,“光盘”在雨花斋里绝对不是一句口号。以前有个别的老人多打了菜吃不完。我们的义工老师就吃掉剩下的菜,没有人要求他们这样做,但是他们这样做了,他们用行动告诉所有人“节俭是最大的信条”,把饭菜吃干净是对雨花斋最大的肯定。从那以后每一只碗碟都吃的光滑如镜,这在中国别的餐厅是看不到的。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调查:全世界有十三亿吨粮食被浪费,但是每年全世界有九亿多人挣扎在温饱线以下。如果每年从浪费掉的粮食中节约出3-4亿吨粮食,那么全球饥饿人口的问题就能得以解决。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乾州雨花斋的墙面上有很多名人的画像,郑成功、林则徐、黄继光、邱少云、周恩来等。我不解地问黎店长,这和素食餐厅有什么渊源?黎店长告诉我这些民族英雄和伟人的高尚情操、大公无私的精神和雨花斋的感恩理念有相似之处。再者说,民族英雄值得我们大家去学习,这也是素食餐厅一个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拒绝杀戮,没有交易,只有感恩”是雨花斋的宗旨。“弘扬传统文化,提倡孝道”是雨花斋的一贯作风。
每次开饭前,所有的义工老师和就餐家人都要向千古圣贤孔夫子及伟大领袖毛主席鞠躬致敬,然后朗诵孝道准则和感恩词才能开饭。学习孝道,弘扬传统文化是雨花斋的精神理念。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传统教育中占核心地位。孝是一切德行的起点和根本,孝是仁的基础,孝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社会法则。孝道小而言之,奉养双亲,孝敬长辈;大而言之,感恩人民,感恩国家,感恩万物,兼济天下!
我们的义工老师是雨花斋的血液,他们在付出的同时也得到了升华。义工老师可以锻炼身体,感受团结有爱的气氛,学习传统文化,结交志同道合的友人,洗涤思想、净化灵魂!
一顿感恩的素食,我们重拾节俭、礼让、孝道和大爱,身心都得到充足、洁净的营养,因为乾州雨花斋。因为感恩和爱,雨花斋生生不息,滋养和温暖了千万人。
任宇华,陕西地方电力永寿公司一线员工,文学爱好者,曾服役新疆边防十三团,驻守全球最高哨所喀喇昆仑山神仙湾哨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