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中国善网! 登录注册 帮助中心 QQ客服 热线咨询:0755-22919446185-7554-6588
首页新闻资讯>机构新闻

机构新闻

【分享】救助流浪者团队来了年轻人

来源:作者:广州市尚丙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时间:2018-04-21 10:40:00浏览:568次



                  

发现露宿者后,黄术涌(左二)和尚丙辉(左三)帮其查询家乡地址

   “最美破烂王”、“广州好人”尚丙辉目前还在收废品,不过他救人行善早不再靠一己之力了。2014年12月,尚丙辉“关爱外来人员工作室”正式成立,经过三年多发展,聚集起数以千计的志愿者。

    因为团队的支撑和经验的积累,救助流浪者模式更加清晰有效,并且工作室也逐渐开拓出敬老、关爱自闭症儿童等诸多社区服务功能。可喜的是,志愿者群体里面学生占了一大半,不少90后、95后大学生的积极参与,让社会看到了公益团体新的希望。

    天河区燕岭路转进旁边较僻静的学燕街,拐角处便是尚丙辉关爱外来人员工作室。这个工作室由一个废品收购站点改造而成。走进去,首先看到的是悬挂着的许多衣物,这是别人捐赠的,工作室会发给有需要的人穿;右侧有一个床位,有老者正躺着休息。往里,沙发、桌椅、饮水机,简单摆放。几面墙上,全是被救助流浪者的照片以及全国各地送来的锦旗。再往里面,三四张电脑桌就是工作室人员办公的地方。

    4月12日中午,南都记者在工作室见到了正在打盹的尚丙辉。“每天上午10点多会从收购站来工作室这边,晚上也会过来,感觉有点累。”今年50多岁的尚丙辉说。

    如今,“尚丙辉”三个字不仅仅代表一个人,更是一个好人品牌。从2014年底工作室成立,到如今他的身边已聚集数以千计的志愿者,工作室已有强大的团队作支撑,其中在志愿者平台注册登记的就有四五百人。这些志愿者年龄、身份不一,从小学生到中学生、大学生的学生群体占比一半以上。

    “现在有很多年轻人加入,尤其是学生群体,他们有创造力,有想法,有知识,希望团队更专业、更规范,做真正的好人品牌。”这是尚丙辉对未来的憧憬。

    全职志愿者陈勤英

    父母一度很担心我的人身安全

    工作室内,除尚丙辉外,常来值班的有几个年轻人,其中包括女大学生陈勤英。她毕业后全职在工作室服务,工资并不高。目前负责运营微信公众号“广州市尚丙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并参与协助一些日常活动和项目。

    其实,早在2014年工作室刚成立时陈勤英就加入了尚丙辉的志愿团队。那时,她还是广东财经大学的在校生,读的是汉语言文学专业。陈勤英最初通过别人了解到尚丙辉的事迹时还抱有怀疑:“我们去看过尚丙辉的住所,简直比有些流浪者还差。为什么一个人会拿自己的钱去做好事?”后来,她和尚丙辉实际接触多了,就打消了疑虑,对其佩服不已。

    自此之后,她也多次接触流浪者群体。2016年,工作室需要运营微信公众号的志愿者,陈勤英主动向尚丙辉提出可以帮忙。当时她正值大三,课业较少,去工作室帮忙的时间就多了。2017年,陈勤英面临毕业。以她的专业,本可以去某个行政事业单位,别人也有介绍工作给她,但她还是选择留了下来。“尚大哥这里人手不够,我自己走掉的话感觉不太仗义。”陈勤英说。

    对于陈勤英这份专职公益工作,家人曾经也不太理解,更多的是担心,“他们担心我的人身安全,怕一些精神有问题的流浪者会伤害我。而且很多活动是晚上八九点出门,十一二点才回,很危险也很累。后来有一些媒体报道,兄弟姐妹也劝父母,也就尊重我的选择。”

    陈勤英坦言,每次遇到的流浪者形形色色,的确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参与救助流浪群体的女生志愿者比较少。她表示,将来打算继续在公益事业上走下去,但要努力提升自己,“比如考社工证,有机会的话会读社工专业研究生等。”

    变化

    年轻人让团队越来越规范

    三年多来,尚丙辉关爱外来人员工作室的功能越来越综合。除了救助流浪者,还提供社区服务,例如帮老人免费理发、陪老人聊天、看望独居老人、关爱自闭症儿童、资助贫困大病家庭等。相应地,在志愿活动中,他们分为关怀露宿者分队、关怀孤寡长者分队、广外艺分队、老年文艺分队、义剪分队、星星分队、交通指引分队等。

    陈勤英解释,之所以功能很综合,是与志愿者团体构成有关。一方面,这样可以吸引更多志愿者参与进来,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发挥志愿者的专长。

    据了解,2017年,仅流浪乞讨人员帮扶救助项目,工作室开展探访慰问活动就达30余次,服务流浪乞讨人员上千余人次,参与志愿者200余人次,成功帮助13个流浪人员与家人团聚。2018年至今,又新增了4个流浪者回家的成功案例。

    如今,志愿者团队的年轻人越来越多,这也让陈勤英感到欣慰。她说,老一辈志愿者有时思想没那么活跃,且心有余而力不足。比如,对流浪者守夜,年轻人会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并且年轻人对团队管理等也有自己的想法和创新点,有的大学生志愿者认为之前的团队较松散,会提建议。

    大一志愿者黄术涌

    看着流浪者与家人团聚而感动

    1999年出生的黄术涌目前在华南师范大学读大一,2017年9月刚来广州读书时就加入了尚丙辉的志愿团队。黄术涌在佛山上高中时做过志愿者,来广州参加过该团队一次活动,自己也查阅了相关资料,就注册成为正式志愿者。在他影响下,不少同学也逐渐参与进来。

    考虑到志愿者的服务时间,关注流浪者一般会选在周六、周日晚上。对流浪人员,志愿者一般需要提供食物、聊天谈心,根据情况帮助其找工作或劝其回家。2017年10月,在广州火车站,黄术涌第一次参与救助活动,当时是派发爱心餐(快餐、八宝粥)和衣物。

    那次,令他印象深刻的是无意碰见的一对流浪兄弟。当时爱心餐已经派完,不经意间,他注意到在一群流浪者旁边有对十七八岁的兄弟,一直坐在那里。他们问志愿者是否还有爱心餐,得知没有了,就很失落。原本,黄术涌受到的培训是优先给年纪大的流浪者派餐。不过他还是过去询问了情况。

    一问才知,兄弟俩家乡是四川大凉山,提前来广州,父母要两天后才坐火车过来。由于是头次出远门,到火车站后手机、行李全被人偷光了,无依无靠,只好躲在附近树底下,晚上甚至不敢睡觉。据两人讲述,已经有几天没有吃饭了。黄术涌听闻遭遇,与其他志愿者到旁边店里买了一份快餐。之后,他又借手机给两人打电话,帮其成功联系上父母。

    黄术涌说,一开始兄弟俩对他有所警惕,不过当他用四川话交流了几句后,就获得了对方信任。之后黄术涌给他们留了自己的电话,没想到后来他真的接到了兄弟俩电话,对方表明已经与父母会合。在电话里,对方父母对黄术涌表示感谢:“如果不是遇到你们,不知道他俩会有多惨。”

    另一件让他很欣慰的事发生在今年3月,他和其他志愿者帮助一个漂泊十几年的流浪者回家。志愿者注意到,一个老者常常在火车站附近垃圾桶捡东西吃。当时,一名志愿者给了他20元让他买东西吃,谁知他去买了一瓶白酒,边喝边和志愿者攀谈。有名志愿者为拉近距离,也和老人共饮。经过一番交心,志愿者了解到他是湖北人,年轻时好赌,结果妻子离婚,村里人也瞧不起他。之后他来到广州,先工作,被偷,再流浪。借着酒意,老者说出了自己的心声———落叶归根,只是担心儿子是否原谅他。

    志愿者们一方面联系当地警方和村委,获知其实老者的儿子已经报案,多年来一直在寻找父亲。老者儿子闻讯马上从老家赶来。当时,志愿者们怕老者再次走丢,多次劝说让他来到尚丙辉工作室。等到父子二人在广州见面,两人紧紧拥抱的情景让黄术涌感动不已。

    

采写:南都记者 马辉

摄影:南都记者 梁炜培(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我要发布

留言建议

您对网站有什么建议和要求请随时和我们联系,感谢您的支持!

资助信息

感谢您分享政府、企业或者基金会的资助计划,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