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善网
关注
路杨荣誉满满。
辍学、喝酒、熬夜、虚耗青春……曾经,他是外人眼中不务正业的“坏小子”,阴差阳错,偶然“触电”公益,让他知道,人生有远比虚耗青春更让人有成就感的事。从事公益活动短短两年的时间,他便与500名贫困留守儿童和200多名孤寡老人建立了亲人般的关系。
如今,他的生活忙碌并快乐。
“触电” 公益改变了他
6年前,16岁的路杨从白马中学退学了。理由很简单:对学习没兴趣。
辍学后的路杨,像影视剧中的“坏小子”一样,将年轻人的不羁贯彻到极致,日常除了聚会、喝酒、K歌便是网吧、台球,在外晃荡到凌晨一两点回家是常事,对未来更是没有任何打算地得过且过。
2014年8月,路杨偶然从本地媒体上得知,土地乡沿河村的姜霞因治病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寻求社会爱心人士帮助的消息。这个卧病在床3年多却依然坚强活着的花季少女的经历,深深触动了路杨的心。
“我想帮她!”当即,路杨就拿出了400元钱寄给姜霞。“我知道,这点钱对她而言是杯水车薪,但这是我的心意,我不能不做。”路杨说,这件事之后,自己便在反思自己近几年的生活方式。“我好手好脚,却在虚度着青春,浪费着生命。我们随便出去吃喝一顿都是几百元,有时候唱歌喝酒动辄千元的消费,这些钱为什么没有用在更有意义的地方呢?”有了这样的想法,路杨便跑前跑后动员身边的朋友,积极为素不相识的姜霞捐款。
用公益温暖寒冬。
经此一事,路杨也有了很多关于人生的思考,更发现了未来人生的“方向”:尽自己的力量帮助别人。
这个想法也彻底改写了他的人生。
2014年10月,路杨如愿加入了芙蓉江志愿者服务队,当上了副队长。几个月之后,路杨结识了许多爱心人士和爱心机构。不久,路杨产生了另起炉灶的想法,想和志同道合的朋友“撸起袖子、甩开膀子,干一番事业。”
向芙蓉江志愿者服务队递交了辞呈之后,路杨很快成立了武隆县真善美公益协会。
协会成立之初,路杨把工作之余的所有时间都花在了公益事务上面。寻找帮扶对象、实地核实信息、组织志愿团队、策划志愿活动……每一天,路杨都忙得不可开交。
“别人约会都去大城市逛街看电影,我们俩谈恋爱的时候,约会总是去山旮旯。”路杨的妻子张琦笑着说。
为孩子带来欢乐。
“升温” 用爱驱散阴霾
“路叔叔,给你吃棒棒糖。”12月12日,在长坝镇东山小学的操场上,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姑娘看到穿着“红马甲”的路杨之后,兴高采烈地跑到他身边,把包里唯一的一颗棒棒糖递给他。
这个小姑娘叫美琪(化名),今年读五年级。看着她开朗的笑脸,很难想象,她曾经是个把“跳楼”挂在嘴上的孩子。美琪的妈妈身患精神病,爸爸身体常年抱恙,生活的不幸让她产生了强烈的厌世情绪。
路杨从老师处了解到美琪的情况后,把她列入了帮扶名单,不仅带领志愿者们送爱心物品到她家,还经常通过QQ和电话跟她聊天,渐渐打开她的心结,带她走出了阴霾。
美琪是路杨帮过的众多孩子中的一个。
路杨等志愿者为留守老人过生日。
“每年过年,我都提前征求孩子们的意见,问他们想吃什么,然后去他们家里,为他们做一桌年夜饭。只有他们想不到的,没有我不会做的。”
真心的付出,让路杨收获了沉甸甸的信任和“友谊”。
“叔叔阿姨,谢谢你们,是你们带给我温暖,我非常感激,我会好好读书,长大了我也要当志愿者,把我的爱也传递给其他人。”美琪递给路杨的纸条上这么写着。
很多孩子亲切地叫他“路叔叔”,逢年过节电话问候,疑惑烦心向他倾诉,就连家里杀肥猪,都不忘请他去尝鲜。
“爱是互相的,你真心对待别人,别人也会拿真心对你。现在,我和这些孩子,就像是亲人一样。”
欢乐合影。
“前行” 将公益进行到底
“现在,我们终于不用打‘游击战’了。”路杨笑着说,几个月前,真善美公益协会在青少年活动中心一楼拥有了一间办公室,办公条件比以前好了许多。
作为“出生”民间的公益组织,经费是绕不过去的话题。路杨从来没有细算过,组织这些志愿活动自掏了多少腰包。但是他也知道,要想协会长久地发展下去,不能只依靠自掏腰包和爱心人士的捐赠,帮扶对象也不囿于贫困儿童和老人。
如何扩充帮扶基金,拓宽帮扶范围,新年之际,路杨也在作新的思考。
“目前,我们初步和大爱清尘基金会达成了合作,凡是向我们求助的尘肺病患者,经过审核,都能得到基金会的帮扶救治。”在大病帮扶方面,路杨小心翼翼地迈出了一步。
“公益之路还很宽阔,很长远。以前我会想,人活一辈子,要做些什么事才是有意义的,很庆幸我现在找到了。”谈到协会的未来,路杨忧心忡忡,但铿锵地表示,会在公益之路上一直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