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中国善网! 登录注册 帮助中心 QQ客服 热线咨询:0755-22919446185-7554-6588
首页新闻资讯>专家视野

专家视野

思考 | 乡村建设需要什么样的“规划”?

来源:小云助贫作者:李小云时间:2021-11-10 11:31:26浏览:1296次

这几年我在云南几个州市做乡村建设实践工作,到过很多的村庄,发现乡村的变化的确很大。政府在很多村庄投入大量资金,修村内道路、照明设施、饮水设施,改善村两委的办公设施,积极推进村容村貌整治工作,尤其是很多村庄都建设了特别好的公共厕所,有的乡村公共厕所建设得特别有特色,真是今非昔比。

最近,我到中国农业大学定点帮扶的边境县——云南省临沧市镇康县——走访了学校帮扶的帮东村,村容村貌比我2017年去的时候有了很大的变化。去过帮东村,县里的同志又带我到一个山上的傈僳族和彝族混居的小山寨——小落水村,上去一看,发现村内的石板小路一直通往山上不同的景点,民族特色的石头小屋在山间错落有致,阳光下显得干净而质朴。这些村庄仅仅是全国许许多多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的村庄的缩影。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经济开始了深刻的转型变化。这一转型变化以城市化和离开乡村为主线,其结果是城市繁荣了,而乡村则衰落了。当然,这样的转型变化也是以农村、农业和农民为经济社会主体的相对传统的社会走向现代化的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所以,我在很多讲座和发言中将这个过程称之为“否定”乡村的现代化。这一个过程不能完全被认为是从改革开放才开始,自清末民国以来的现代化实际上也是按照这一个经典的现代化路径展开的。今天,我们看到的乡村价值的回归则是在一个新的转型条件下的新的现代化的路径。

什么样的村庄需要建设

虽然我们不能说中国的城市化已经到了尽头,因为中国的现代化仍然面临着依赖于农业的人口与农业人口所生产的价值之间不相适应的挑战。也就是说,我们依然需要通过推动城市化来促进乡村现代化和农业现代化。但是,今天讲的城市化更准确的说应该是“新型的城镇化”。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乡村的稀缺性已经出现,回归乡村正在成为一种新的社会思潮。“逆城市化”趋势开始出现,所以我把这样一个趋势称作为“建设乡村”的现代化。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要建设所有的乡村,因为随着人口减少和人口流动格局的变化,乡村数量的减少仍然是一个趋势。但同时,还有很多的乡村会存在下来,因此需要把那些存在下来的乡村建设好,这也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内容。有一次,一位领导同志问我:“小云,全国有多少村庄适合发展乡村旅游?有的专家说大概只有2%”。我回答:“建设乡村需要考虑到新的业态,乡村旅游只是其中的一种业态。实际上,城市的郊区、山清水秀的山区、少数民族地区的各种各样的村庄、古村落等从经济上讲都具有建设的价值。即使经济发展潜力不大的许多村庄,只要还有很多人在居住,也需要建设。这样加在一起,可能就不止2%。”

最近几年,很多退休的人员希望在乡村养老,因此乡村的社会价值也正在不断提升。即便这个村庄不在山清水秀的景点,也没有特有的文化古迹,但是乡村的自然风貌、农耕文化以及城里人向往的新鲜空气和田园生活的吸引力,也会成为乡村建设的一个重要驱动力。

这些因素当然都是从市场的角度来满足外部人的需求而言。我在很多地方见过一些村庄,这些村庄没有外边的人来休闲养老,村民们依然把自己的家园建设得像个花园,村民盖的别墅不亚于城市的豪华别墅,因为随着经济收入的提升,居住在村里的村民也越来越需要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质。所以,乡村建设显然不能仅仅考虑外来人的需要,而且需要有以农民为主体的基本思想。

乡土建设规划需要乡土智慧和知识

谈到乡村建设,一个首要的问题就是“规划”。我们长期以来一讲到规划,就是城市规划。改革开放以来,从感官的景观变化而言,城市无疑是最能代表中国社会转型的亮点。中国的城市规划不能说是世界最高水平,但也不能说很落后。十多年前,我的一位英国的朋友,他曾经是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副院长,看了北京和上海,就说中国的城市规划做得好。但是中国乡村的景观与城市的景观相比,存在巨大的反差。很多乡村的房屋大小高低不一,村内脏乱差,缺乏公共服务设施。大家都把乡村的“脏乱差”归结为缺乏规划。因此,只要一讲到乡村建设,首先就是对村庄进行规划。乡村缺乏基础设施,村庄土地利用混乱,这些问题的确需要规划。

但是,在现实中由谁来做规划,如何做这样的规划,则并不是长期从事城市规划的专家提供一张规划图就能解决的问题。很多村庄已有的村落结构看似混乱,其实这些基本的村落结构和布局都是村民在长期生活、生产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包含了比较丰富的社会经济含义和维系乡村社会关系的意义。村落涉及到他们离田地的距离、收获和加工农产品的便利性以及家庭宗族关系的联结等诸多方面;同时也体现了他们对土地利用的考量。我在很多地方讲,我们产生的乡村印象——那些看似混乱的村落是我们习惯了城市笔直干净的大道和规范的建筑而形成的对乡村村落的偏见。

我在这里不是说乡村建设不需要规划,而是说对乡村的规划如何能够充分挖掘乡土规划知识和智慧。否则,单纯按照城市规划的思路就会把村庄变成不是乡村的村庄。

乡村建设要避免“现代性的专家霸权”

所以,乡村建设从景观的角度讲,核心是现代的规划与乡村实际相结合的问题。现阶段,乡村建设正在成为各地乡村振兴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很多地方都邀请规划专家甚至派出机关干部到乡村去做规划,这是对乡村建设工作的重视。这些专家和干部有的是城市建设的专家,有的是长期生活在城市的人,他们都有丰富的现代城市建设的经验和体会,他们到乡村去,会给乡村带来新的理念和新的生活方式,这是乡村建设中不可缺少的成分,乡村建设的目标是乡村现代化,现代化就需要通过人的相互交流而改变观念和习俗。但是,从城里来的规划专家和干部不能简单地按照城市的规划思路来为乡村画“图”——简单粗暴的规划是我们所说的“现代性的专家霸权”。

到乡村做规划,首先要研究和理解乡村的社会文化,要注重挖掘乡土传统规划的智慧和经验,把这样的智慧和经验与现代的规划理念相结合,才会形成真正的乡村建设规划,也只有这样的规划才能避免乡村在不恰当的规划下“被消失”。我在很多地方说的不要花钱搞大规划,主要指这个意思。地方的同志也说,很多的规划都是花钱买了很多的“图”。

云南一个村里的村干部对我说,他们的村庄希望发展一个比较大的业态,他们详细地给我介绍了他们的想法。我觉得,这样一个大的设想涉及到了很多复杂的因素,如村庄发展的定位、村庄周边山谷田地的功能配套、土地利用的法律条例、现有的整体土地利用规划等等,这样的长远村庄发展需要一个整体的规划。

村里说他们要请规划专家团队进行比较科学的规划,我当时说这是完全有必要的,因为一个比较好的规划会为村庄的发展提供一个蓝图和远景,按照这个蓝图和远景制定出相应的建设规划应该是一个村庄发展必不可少的。随着人口和经济发展的变化,可以对这个蓝图和远景进行不断的调整。如果这个规划能够充分考虑乡村的社会文化和村民的习惯等方面的内容,那么规划可行性就会更强。

乡村建设的“核心示范区”模式

但从村庄建设的角度讲,也可以按照已有的村落布局,在村庄的某一个点上选择一个核心示范区进行建设试点,然后按照试点取得的经验逐渐在全村展开,也是一个可行的选择。我在云南几个州、市帮助地方政府展开的乡村建设工作,基本上就采用了这样的路径。所以,在我工作的所有村庄,我都和地方的同志们一起,在一个村里选择一个所谓的“核心示范区”。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有三个。

首先,村庄的建设不可能在一两年内完成,政府也没有那么大的资金量一下子投入在一个村庄里,所以先在一个村庄里从一个点开始,这样可以做到先建设样板,然后逐渐按照样板在全村展开。

其次,村庄的建设涉及到农民利益、农民生活习惯等诸多方面的难题,建设一个公共卫生间、打造一个乡村公共活动空间都会涉及到土地调整等农民关心的核心利益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在建设中不断摸索可行的办法,通过“核心示范区”的工作,可以探索和积累处理这些矛盾的经验和做法。

再次,村庄的建设除了比较大的基础设施,如道路、供水、排污和公共服务设施以外,要彻底改变村庄脏乱差的景观,不可能全靠政府投入资金建设,根本上还有赖于农民的认可和参与。通过“核心示范区”的工作,在农户的住房、庭院的打造、卫生条件的改善、厕所革命、厨房革命等不同方面先展开示范,可以逐渐形成从政府主导到农民主体的乡村建设的新格局。

当初,西双版纳的河边村在建设嵌入式瑶族妈妈客房的干栏式住房和庭院时,就是采用了先示范,然后带动农户发挥自己特长的路径。我在很多地方讲,乡村的建设不要去搞那些不实用的规划。说这话,并不是说不要规划。河边村农户宅基地的调整还是遵循了土地利用和雨林保护的相关大规划的约束。

我们在建设初期也聘请了相关专家,对村内道路和户与户之间的布局做了规划,但是河边村的建设在总体上是由农民按照他们自己的居住习惯和相应的社会文化特点而展开的。村里房屋的建设格局以及村内的步行道和绿化等,几乎所有的微观建设工作都是农民发挥了自己的特长建成的。我们经常会搜集很多乡村建设的图片传到村里工作群里,这算是外部来的经验和参考,村民基本都会把这些经验变成他们自己创新。

到过河边村的人都会问我,这都是你设计的?

我说,是啊!

其实,严格地说应该是我参与设计的。河边村村民自己建设了每一栋房和每一条路,我只是提供了一个想法而已。

我在河边村的实践告诉我,村民实际上都是乡村建设的专家。几年前新闻联播采访我,我说“河边村是村民自己的艺术创作品”。有时候我在想,如果没有一个乡村真正需要的规划,索性就不要花钱买“图画”,鼓励村民在没有“规划”的指导下,建设自己的乡村。说到这里,我想 到三十年前我开始接触的参与式规划。

本文作者:中国农业大学文科资深讲席教授、小云助贫创始人李小云

我要发布

留言建议

您对网站有什么建议和要求请随时和我们联系,感谢您的支持!

资助信息

感谢您分享政府、企业或者基金会的资助计划,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