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中国善网! 登录注册 帮助中心 QQ客服 热线咨询:0755-22919446185-7554-6588
首页新闻资讯>行业热点

行业热点

思考 | 公益旅行是做公益吗?

来源:南都观察家作者:骏瑜时间:2021-10-08 11:41:14浏览:1512次

商业中有“消费者教育”一说,即将机构、产品、政策、服务等信息传达给消费者,使消费者更好地理解自己的产品和服务。这个词可以借用到公益领域,即“捐赠者教育”,让捐赠者更好地了解什么是公益,公益界如何提供公共产品,如何解决社会问题,及公益与慈善的区别。

近日,海归硕士龙晶睛发布在社交平台上的“精致支教”视频引发风波。镜头里的她因为妆容精致、拍摄手法专业,被指“摆拍”,又因为她声称自己连续十年参加支教,而其中大部分时间却在海外上学,被指“作秀”“凹人设”。此外,她成立的社会组织开展为期5天的短期支教活动并向参与者收取5000元费用的信息被披露出来,引发了网友“是支教还是敛财”的广泛争论。

▲在支教旅行日程表中,五天仅安排了七节课。   © 善吟公益

“敛财”这个词,本身就带有很大的情绪,更确切的说法是:这样的支教,是公益奉献还是商业经营?

从龙晶睛助学团队公布的行程看,包含“高级民宿”“古镇游”的五天日程,的确和人们想象的“支教”有所不同,加之向参与者收费(7月一期2200-3800元/人, 4月一期5000元/人),它更像一个以公益为主题的旅行。

不同类型的旅行

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改善,旅行已经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除了个人自发探索的旅行外,在组织者方面,从早期“上车睡觉,下车尿尿”的走马观花旅行团,到目前按不同人群、不同需求定制的主题游,形式越来越多,如为摄影爱好者设计的风景地摆拍游,为焦虑孩子升学的父母设计的海外名校游,着重父母和孩子互动的亲子游等,当然,其中也包括“短期支教”“社会调研”等以公益为主题的旅行。

任何形式的旅行,都会对当地产生深深浅浅的“扰动”。如著名的福建霞浦摄影,很多当地人的职业早已从捕鱼、海带养殖,转型为“摄影模特儿”。他们腰上别着对讲机,拖着渔网,按摄影者的指令“往左”“往右”,组成一幅幅构图;或者燃一堆烟,制造阳光倾泻的丁达尔现象,再缓缓牵着老牛走过。

▲人造“晨雾”        ©纽约时报中文网

霞浦的“摄影旅游业”曾引起不少讥讽,认为“太假”,只是用来满足朋友圈打卡的欲望。但另一面,它对地方经济确实有所促进,除了模特儿职业的兴起,也推动了当地民宿业、餐饮业的发展,很多人的生活得到了改善。而“打卡的欲望”也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

很多事情都是多面的,不同的人以不同方式受益,一言以蔽之的“好事”或“坏事”,都不是客观评价,公益主题的“支教”“社会调研”旅行亦然。

公益旅行的正面与反面

自媒体“正午故事”曾发表过一篇人类学田野营的见闻。从不同参与者的故事里,有人发现和感叹“主创人员半数未成年,都是高中生”,“实际运行更接近于披着学术外衣的文化旅游,课程与田野基本处于脱钩状态”,“在短时间内对一片人群有深刻认知几乎是不现实的”。

但不可否认,这个田野营也同时记录了“学生逐步习得并表露出了人类学家的状态”,他们通过参与当地生活,与当地人互动,开始思考不同的文化策略和自己今后的发展方向。

▲某组织在泸沽湖举办田野营,周边主要居民为摩梭人、彝族和普米族。   © 丽江泸沽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关于短期支教对当地孩子的影响,也有种种争议。有人认为,虽然时间短,却给孩子带来了不同的新鲜信息,也能陪伴到孩子,送去志愿者的关爱。反方则认为,互联网时代,志愿者所带去的信息,孩子不见得不知道,但短期陪伴之后离开,会让孩子有被抛弃感。

双方公认的则是,短期支教的参与者能从中体验到不同的生活,有所学习和成长。

公益旅行的目的

把所有公益旅行参与者的动机,想象为纯粹的“献爱心”,肯定不实际。有人想去看看不一样的生活,有人想和当地的孩子互动,有人希望认知更多的社会结构,有人想尝试做出改变,还有近年越来越多的另一种情况:学生积累社会服务的经历,以便申请看重志愿经历的国外大学,俗称“刷简历”。

▲参与优质志愿服务,可以提升留学申请时学生的“个人背景”。    ©Projects Abroad

这是一个复杂的世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动机。有的很符合人们对“公益”“道德”的想象,有的就相对现实,比如“刷简历”。

从动机评判人的行为,并不客观。一方面因为动机藏在人的内心,外人的判断容易“诛心”,二则容易以道德大棒去绑架他人,动机不够“纯洁”就去口诛笔伐。

回到公益旅行,客观上说,这样的旅行会给旅行者本人带来正面的影响。比如,认识不同的世界,学习如何探索社会,唤起他们的公益意识,而对当地人,至少能为他们带来民宿、餐饮、交通方面的创收机会。

传播的误区

龙晶睛的这次“短期支教”本质上是一种以公益为主题的旅行,但是,为什么会引起外界对公益的又一次质疑,引发更多的不信任?

很多公益团队的传播对此要负一定的责任。

在之前的例子中,社会调研也好,短期支教也罢,组织宣传方强调的都是“对当地弱势人群的帮助”,反方则强调:“你们并没有帮到当地人,只是利用他们达到自己的目的。”

或者说,不管是组织方还是质疑方,他们讨论的核心,都更接近于帮助穷人,施舍性质的慈善(philanthropy)“你是否认真做到了慈善给予?”而不是解决社会问题的公共产品,后者才是公益真正提供的内容。

汉语中的公益(public welfare)和慈善(philanthropy)常常混用,后者偏向于“捐赠”一类的无私奉献,公益则更偏向于社会公共产品的提供。相对于市场中的私人物品(由商业提供)而言,公共产品不具有排他性,个人可能不付费“搭便车”获得公共产品,因而私人很少有动力提供公共产品。它更多由政府和公益机构/非营利机构提供,经常以收税或募捐的形式覆盖成本,如弱势群体扶助、扶贫、教育、儿童保护、社区发展等。它是很多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案,如何设计公益项目,如何执行,如何有效地影响到受助群体,都有很高的专业性要求。

由于民众的传统认知偏向慈善,在公益产品传播中,公益机构的传播者往往会“挑容易的路走”,不着重介绍自己的产品设计如何专业,能解决怎样的社会问题,而倾向于以弱势群体的困境打动捐赠人,引发情感上的共鸣,促使他们慷慨解囊,同时模糊真正的款项使用方式。在龙晶睛的案例中,就是着重宣传乡村儿童的困境,而淡化了访问者从中受益更多的事实。

▲希望工程一张“大眼睛”照片,使无数人记住了苏明娟这个名字。   © 解海龙

这种选择是有苦衷的,在当前捐赠人普遍没有认知到公共产品、解决社会问题这样的概念时,这种传播无助于募款,如果没有足够的募款收入,公益机构连生存都成问题。

然而,这样会形成一种摆脱不了的内卷困境:越是宣传弱势群体的困境(极端的情况是“卖惨”),越不会让捐赠人认识到公益的专业性,只能持续“卖惨”下去,而一旦被捐赠人或大众发现款项的真正使用方式不是他们想象的“给到弱势群体”,就会引发严重的公关和信任危机。

同样帮人花钱,做社会投资,投资经理被视为专业人士,而公益从业者常常被视为“大自然的搬运工”,原因就在于此。传播上的刻意模糊,强调弱势群体而非自身的专业性,会让捐赠人感觉:这就是个给人钱的工作,没有技术含量。

未来:公益Vs.商业

如上所述,这次针对公益旅行的争议,部分原因是之前的传播误区。另一焦点则是,这样的旅行,是公益奉献,还是商业经营?持商业经营观点的人认为,这是收费的旅行,除了覆盖成本外还有“利润”,是彻底的“生意”,和传统上无私奉献的公益无关。

但是,从提供公共产品而不是捐赠的角度看,公益与商业并不绝对互斥。同样是产品提供的方式,公益和商业有区别(提供的产品,收费的方式),但公益也可能以商业的方式收费,提供相应的服务——只是这种服务是公共产品, 在财务上,它是“非赢利”的(不代表账面上不产生利润,而是产生的利润会继续留在机构中,覆盖更多的公共产品)

而公益组织对自己提供的公共产品收费(不管是向参与旅行的个人,还是向大众募款),获得收入,则是可持续运营乃至进一步发展的根本。

改善自身

同时,公益组织自身也不是没有可改进的空间。

比如,尽量减少反方提出的——对当地人的“扰动”和对当地孩子的负面影响。

比如,在财务上做好合规。民办非企业组织可以提供服务并收费,公益旅行的旅费其实就是服务收入,这本身是合规的。但多于旅行成本支出的部分(盈余),应该要有所说明,明确它会计入公益组织的收入并用于后续项目。

当然,最重要的,是在传播上做到实事求是。谁从中受益?是当地人还是旅行者?不同相关方的受益比例如何?需要解释清楚。

由此联想到近期公益界另一个引起圈外争议的“老兵记忆采集计划”。此项目设计为一个记录口述史的形式,但有人表示:“我原来以为是给老兵资助,居然不是”,“刻意用老兵的图像误导大家”, “这是骗捐”…… 

在圈内人看,这个指责相当冤枉。因为,项目的设计、目的、款项使用方式都写得非常明白。指责者设了一个不存在的靶子“我以为……”,然后再攻击“骗捐”……逻辑很荒谬。

▲关爱抗战老兵公益基金会在微博上给出了项目的原始预算表。   © 新浪微博

但公益界从中也可以反思,之前的传播中,是否太过于强调弱势群体的“惨”,而不是以自己的专业“解决社会问题”?

商业中有“消费者教育”一说,即将机构、产品、政策、服务等信息传达给消费者,使消费者更好地理解自己的产品和服务。这个词可以借用到公益领域,即“捐赠者教育”,让捐赠者更好地了解什么是公益,公益界如何提供公共产品,如何解决社会问题,及公益与慈善的区别。

这是一个艰难、却绕不开的工作。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我要发布

留言建议

您对网站有什么建议和要求请随时和我们联系,感谢您的支持!

资助信息

感谢您分享政府、企业或者基金会的资助计划,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