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中国善网! 登录注册 帮助中心 QQ客服 热线咨询:0755-22919446185-7554-6588
首页新闻资讯>国外观察

国外观察

【中南屋专栏】国际合作下的新生代:缅甸的NGO江湖

来源:作者:时间:2020-03-10 09:57:07浏览:13038次

缅甸的历史发展波澜壮阔,社会组织(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简称NGO)也随着民主进程的发展欣欣向荣,打出了一片自己的江湖。而说起江湖就有门派,门派与门派之间神仙打架——不同的NGO理念千差万别;且江湖之外还有更大的世界,一个NGO除了立于江湖还要脚踩更大的天地——周旋于政府与企业之间。

 

近年来,中国不可避免地与缅甸NGO打交道。既然选择触碰这片江湖、踏入这方天地,就应该对缅甸NGO江湖有深入的了解。

 

波澜起伏地发展,跌跌撞撞地成长


 

(图一:缅甸NGO的发展史)
 

 

1962年军事政变后,缅甸成为了一个高度集权的国家,NGO的发展严重受限。在这之后,缅甸NGO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在1962-1988年间,缅甸几乎没有本地NGO成立,而国际NGO没有条件也没有意愿在缅甸建立分部。并且,NGO的相关政策严重不足。在1990年之前,国际NGO只有在缅甸的《公司法案》下注册才具有合法性。

 

 


 
(图二:缅甸风灾受灾情况 图源联合国)

 

2008年纳尔吉斯风灾后,大量国际NGO涌入缅甸进行人道主义救援,大力促进了缅甸NGO的发展。有报告指出,“NGO能够避免官僚决策程序繁复导致的效率低下,同时又能与当地社区建立较为通畅的沟通渠道,在救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场灾难前缅甸的NGO不及十个,飓风过后迅速增至过百。 ”此外,从2010年开始,军政府放权给民盟(全国民主联盟),缅甸逐步走向民主,而民盟寻求自由开放,也放宽了对NGO的限制。

 

2016年,民盟被正式选为新政府。但在此之后,一些对民盟存有异议的NGO被排挤,缅甸NGO的发展再次受限。

 

2017年《缅甸国情报告》数据显示,“缅甸全国活跃的NGO及其分支总数为812个,活跃的国际NGO数目为242个。”其中,缅甸的本地NGO数量多于国际NGO的数量。此外,考虑到部分NGO注册为企业等形式,缅甸的实际NGO数量多于注册NGO的数量。

 

缅甸NGO主要涉及人权与人道主义援助、女性及儿童的权益保护、教育、和平推进、卫生健康、环境和野生动物保护以及民生经济发展等领域。

 

虽然数量繁盛,但缅甸NGO的实际效力却参差不齐。如同二、三十年前的柬埔寨的NGO,缅甸NGO也是由捐赠援助驱动发展,在工作开展的实际过程中却面临着效率低,缺乏发展经验等问题。

 

此外,在缅甸注册NGO并不容易。对国际NGO而言,注册时需先得到与其业务相关的主管政府部门的许可再与该部门签订合作谅解备忘录(MOU);还需要外交部的审核,平均谈判1-2年后方可预备注册。而缅甸本地NGO也通常需要政府部门的背书才能注册成功,因此,大量本地NGO以企业的形式在缅甸注册。

 

本次调研中,我们拜访了在林业、商业,和平等领域取得代表性成就的缅甸NGO,得以以小见大,了解缅甸NGO的现状与发展。

 

生态系统保护与社区发展计划
( Ecosystem Conservation Community Development Initiative ,

简称ECCDI)

——退休林业官员的森林保护梦

 

在仰光市郊的居民区,沿着一条沙石不均的小路前行,在尽头能望见一排颜色稍显明亮的矮楼。从其中一个狭窄的铁门进入,再沿着逼仄的楼梯向上,会看到一个车牌大小的绿色背景名牌,标示着“ECCDI”。 这就是一家缅甸本地NGO的办公室。

 

2006年11月,五位退休后年近半百的老人,抱着“让国人可以过得更好”的信念,放弃舒适的养老生活,选择扎根田野,创立了ECCDI。一方面,他们继续致力于林业保护研究,发表了数篇相关的报告与文章,其《缅甸社区林业:进展与潜力》补充了社区林业发展的知识空白;另一方面,“身经百战”的他们从不是纸上谈兵,而是扎根于田野,教授当地农民科学养殖技术,用替代性生产代替了过去破坏森林换取经济发展的做法。通常,他们的项目周期为1-2年,包括项目的执行、反馈和回访考察。

 

 

 
(图三:与ECCDI创始人合影)

 

2016年,ECCDI曾与来自中国的全球资源研究所(Global Environment Institute)以及其他3个本地NGO合作,在缅甸的4个省16个社区推广协议保护机制(CCCA, Community Conservation Concession Agreement),将经济利益和环境保护统一起来,以保证其延续性与可复制性,使15783人受益。除此之外,ECCDI还多次由英国使馆、世界自然基金会资助开展项目。

 

森林是缅甸的摇篮。ECCDI不仅将森林归还缅甸,也让缅甸人能在保护森林的同时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经济收益。

 

缅甸企业责任中心
(Myanmar Centre for Responsible Business,简称MCRB)
——英国大使再回缅甸,以商业助力发展

 

缅甸有着众多活跃的Facebook社群,其中有一位大V格外引人注目。她虽然来自英国,但在各个社群的讨论中都十分活跃。并且,她发表的言论具有很高的公信力与权威性。无论是缅甸有了新的社会议题,还是人们对某一事件感到困惑,总有人提议:“去问问薇姬的建议。” 她,就是创办了缅甸企业责任中心的薇姬·布曼(Vicky Bowman)。

 


 
(图四:与MCRB工作人员合影)

 

薇姬在2002年至2006年间担任英国驻缅大使,并嫁给了一位缅甸艺术家。2013年重返缅甸。这次,她以非官方的身份创立了缅甸企业责任中心(MCRB)。MCRB虽注册为一家公司,却以NGO的形式运营着,致力于发展可持续商业,通过监督商业发展保护人权与环境。

 

进行行业影响评估(Sector-wide Impact Assessment)是MCRB的一项重要工作。对某个重要商业领域进行社会影响评估后,MCRB会产出一份报告,给政府、企业以及各利益方提供建议,以减少商业带来的负面影响。目前,他们已完成油气产业、旅游产业、信息与通信技术产业、矿业的行业影响评估。

 

企业透明度报告则是MCRB的另一项重要工作。每年,他们都会发布一份企业透明度排名报告。介于薇姬MCRB在缅甸的影响力,此类报告能影响投资方的决策,从而起到了督促企业提升透明度的作用。

 

薇姬中立客观的行事风格是她和MCRB公信力的关键。作为一名优秀的外交官,薇姬利用自己的外交能力与多方进行沟通,帮助着政府、企业与民众相互理解,促进着缅甸的可持续发展。

 

联合和平基金
( Joint Peace Fund,简称JPF)
——世界和平从来不是说说而已,国际组织助力缅甸和平进程

 

在当今世界任何一个主权国家,国家的内部和平与问题通常属于内政,外部力量鲜能介入。而在政局复杂的缅甸,却有一个国际NGO通过投入大量资金人力促进缅甸的和平进程。

 

“我们是在2015年成立的。截至2019年底,我们已经有来自欧盟的十个国家的捐款。日本也加入了联合和平基金,是目前唯一的亚洲国家。由于和平进程由政府主导,我们参与其中需要通过间接方式,围绕资助冲突管理、协调沟通与谈判、促进公民社会参与及和平进程信息公开参与来开展项目。 ” JPF的战略及咨询主管肖恩·迪利博士(Sean Deely)这样介绍组织的宗旨和运营方式。


 
(图五:JPF项目运营模式)

 

在谋求和平的进程背后,是多方势力的博弈。态度坚决手段强硬的政府与暗地集结的民地武装组织之间,夹杂着众多渴望和平的微弱声音。有许多声音被忽视,有许多信息被藏匿,这使得公众难以了解和平进程,导致民众支持的缺乏,增大了推动和平进程的难度。

 

如果不了解公众对于和平的需求,如何推动和平进程?支持群众与帮助政府同样重要。一直以来,JPF都尊重和支持社会各界对和平的需求。但,听到民众的声音并为他们发声并非易事。于是,JPF在项目中着重关注青年和妇女这两大群体,希望通过他们更好地为和平发声。通过JPF与其他NGO的合作项目,越来越多的青年和妇女更好地了解冲突的原因和现状,更加理性地看待冲突,并致力于为国家和平进程贡献自己的力量。

 

缅甸开放沟通平台
(Open Development Myanmar,简称ODM)
——促进信息透明,用数据让世界更美好


  
 

(图六:与ODM员工合影)


 

她是哥大环境科学家,曾在非洲多家NGO工作。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她来到东南亚,致力于推动数据公开透明化;现在,她在缅甸,管理着一家NGO。这家NGO是一家不寻常的数据网站,即“Open Development Myanmar”(ODM),缅甸开放沟通平台。

 

2016年,美国NGO“自由之家”发布年度报告,将缅甸的互联网自由度归为“不自由”一类。此外,缅甸手机价格高昂,一部手机的费用相当于一个工人8个月的薪水。种种原因导致缅甸信息自由受限,社会发展滞后。而ODM的出现,恰恰为缅甸的信息社会带来了自由的气息。

 

ODM的核心,是收集需要公开的信息并对其进行验证,最终分享到一个公共平台,为媒体、学者等有需要的人提供可靠的数据。一方面, ODM是数据的传播者,它获取政府提供的官方数据,并把数据传递给民众;另一方面,ODM是数据的交换者,在经过严格的审核后,人们可以将想要分享的数据分享在平台上,让更多人使用。

 

“这个网站与其背后的思想观念真的很精彩”,一家媒体这样评价。的确,缅甸迫切需要这样的一个数据平台。ODM不仅简单地提供数据,还鼓励人们分享数据,进而推动数据的公开透明化,建成一个健康可持续的数据系统,最终促进缅甸社会的发展。

 

胞波情缘——缅甸NGO与中国的关系变幻莫测

 

近年来,一些缅甸NGO的运动曾对中国在缅投资产生了一些影响,最著名的便是密松水电站事件。一直以来,NGO所组织的民众抗议都被认为是密松水电站停工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使得许多中国企业对缅甸NGO抱有警惕。“对我们来讲它(NGO)是一个破坏者,它不是一个加分的组织”,2014年被总公司派到缅甸的张姐,在一家中资纺织厂已经工作5年了。在她看来,NGO类似于工会,一旦厂内人员被“渗透”,就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当被问及是否愿意见见这些NGO时,“不见不见,为什么要见呢?”张姐笃定地说。

 

但对缅甸NGO而言,中国是绕不开的关注点。近年来,中国在缅的大型投资成为了NGO关注的热点话题。作为缅甸的重要商业伙伴,中国自然是缅甸可持续商业中心(MCRB)的关注重点。“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企业承担着更多风险。” 薇姬·布曼指出,中国企业偏好投资劳动密集型的基础设施项目,因而更易与当地产生摩擦,企业的社会责任也更加重要。

 

对抗虽然时常存在,但早已有中国的NGO进入缅甸,为消弭误解促进对话而努力,如在缅甸与本地NGO合作的全球资源研究所(GEI)以及扶贫基金会在缅办公室,都为改善中国NGO与中国企业之间的关系做出了很大贡献。

 

 

(图七:扶贫基金会胞波助学金项目 图源扶贫基金会)
 

入江湖不易,立于江湖则更难,但先行者已留下足迹。如何在缅甸NGO这风云四起的世界站稳脚跟,不过需要我们更多的耐心和真心,更严谨的战略方针以及更基于需求的付出。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信息来源于:中国发展简报

我要发布

留言建议

您对网站有什么建议和要求请随时和我们联系,感谢您的支持!

资助信息

感谢您分享政府、企业或者基金会的资助计划,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