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善网
关注
寒来暑往,他们以爱心践行公益;
关爱互助,他们用专业诠释担当。
贫穷困苦曾有,孤独失意难逃,
谁能像家人一般无微不至?
南山志愿者,不是家人,却胜似家人。
12月5日下午,南山义工联成立20周年“与爱同行”总结大会暨12·5国际志愿者日纪念活动在南山区会堂举行。现场五名老义工、五名五星级义工荣获志愿者楷模,成为南山城市正能量的传递者。
“与爱同行”走过20年,南山团区委携手义工联让这座创新城区深深扎下爱的根基。志愿精神、公民意识、热爱阅读、公益慈善……南山万千热情奉献的志愿者们,传递爱心、传播文明,让南山加快成为世界级的创新之都、现代化的宜居之城、国际化的魅力之湾。
南山区委书记姜建军指出,城市发展的核心是人,南山迈进世界级创新型滨海中心城区,必须要让发展有温度,让幸福有质感。
姜建军强调,全区各级各部门都要给予志愿者充分的尊重和爱护,真正关心广大义工朋友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鼓励和支持各类志愿者组织,为他们创造性开展工作提供指导和帮助,共同推动志愿者服务事业发展进步。
大会分为三个篇章。
第一篇章《与爱同行20载》介绍义工联20年发展历程,南山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廖子彬,南山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路玉萍为获得志愿服务优秀楷模奖的志愿者颁奖。
第二篇章《我们在这里,爱就在这里》介绍义工联志愿服务品牌项目,南山区委常委、组织部长饶红蕾为获得志愿服务优秀项目奖的志愿者代表颁奖。
第三篇章《志愿服务探索与发展》介绍了院校、企业志愿服务专业化探索,南山区政协主席陈军为获得志愿服务专业化探索奖的志愿者代表颁奖。
志愿者
传承
与爱同行20载
深圳是一座爱心之城,也是全国志愿服务发源地之一,南山在志愿服务中更是敢为人先。从1996年30名青年走入社区扶老助残开始,志愿服务的希望之光就在南山悄然点亮;“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志愿文化就在南山这片沃土上扎根、成长。时隔20年,南山区注册义工已经发展到近13万人。他们一如既往,乐此不疲,在日益勃兴的社会公益事业里积极探索。这20年,是南山志愿服务事业迅速发展的20年,也是南山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20年,义工给这座城区添上了精彩一笔。
南山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廖子彬,南山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路玉萍为获得志愿服务优秀楷模奖的志愿者颁奖。
今年49岁的郑傍兴现在居住在香港,是当年30名青年之一,昨天特意从香港回来参加纪念会。1996年,时任南头街道田夏村团支部书记的郑傍兴,围绕村民开展孤寡老人和五保户的慰问活动。当年3月6日,南山区团区委组织大家成立了南山区义工联,对全区老人开展定人定时定服务工作,郑傍兴成为南山区义工联筹建之初最早的义工之一。
“当时我们所有的义工只有十几个人,后来逐渐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了,像我和刘金花(也是早期义工),现在都在香港,参加了香港义工,同样也在做服务老人的工作。”在活动现场,郑傍兴分享了自己从事志愿服务的心得、勉励新义工,“用自己力所能及的努力,帮助别人,提升自己,我是义工。”
志愿服务是衡量一座城市温度的重要指标,志愿精神也是南山建设“双中心”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如今,时间一晃20年过去了,南山义工从最初的30人发展到现在的近13万人,而且这个数字几乎每天都在发生变化。20年的发展中,南山义工联坚持“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志愿服务”的理念,让志愿之花开遍了南山。义工组织由8个直属服务组,延伸到党政机关、企业、学校、社区、工厂,贯穿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做志愿者,在南山早已成为一种社会风尚、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价值追求。
志愿者
温暖
我们在这里,爱就在这里
2014年开始实施“关爱老人、共同守望”爱心助老志愿服务项目。截至目前,累计为36名孤寡空巢老人送去10598份温暖午餐、2035份爱心水果及1915次上门探访服务,超过37302人次助老义工参与服务,累计服务达104317小时。
启动交通文明劝导志愿服务项目,截至目前,共有24555人次参与交通文明劝导服务,累计服务达49110小时。
开展“里子工程”志愿服务项目,在九祥岭变电站、南头古城、望海路等创建创意文化墙,组建“里子工程”义工队,改善城中村环境卫生。
南山区委常委、组织部长饶红蕾为获得志愿服务优秀项目奖的志愿者代表颁奖。
2014年一次走访,义工们来到南头古城以为孤寡老人家中,老人右腿高位截肢。南山义工联助老组组长陈志友至今难以忘记第一次见到老人的场景,他还很记得衣不蔽体的老人用一床破棉被遮盖身体,床上满是排泄物和生活垃圾,散发着阵阵恶臭。当时有一位义工问了一句:“老人家好,你吃饭了吗?”老人的回答是,“我好饿……”
这次走访,加快推动了“关爱老人、共同守望”爱心助老志愿服务项目的落地。2014年4月19日,在南山区团区委和区慈善会的支持下,该项目正式启动,确定了30位孤寡空巢困难老人为帮扶对象,分别提供每天中午送温暖午餐、每周配送一份爱心水果、每周上门探访照护三种服务。
在爱心企业与爱心人士的支持下,义工们为南头古城的吴伯换上了新床和日用家电等生活必需品。如今,每个周日下午两点半,义工们都会不约而同来到吴伯家,给吴伯洗澡、换洗衣服、整理家务。
家住蛇口的空巢老人徐奶奶,80多岁还要照看60岁患脑萎缩的女儿詹艺,义工的服务很好地缓解了她们的生活与心理压力。不幸的是,今年8月15日,徐奶奶离世,坐在轮椅上的詹艺问陈志友:“母亲去世了,你们还会来看我吗?” 陈志友说:“我们会在一起!”
这些背后,是每一位义工在默默奉献着自己的时间、热情和知识。这座城市,因为有了他们而暖意融融。
志愿者
展望
志愿服务探索与发展
南山,集聚了全市大部分高校资源。借助这个优势,社会各界包括高校在创新志愿服务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
专业化引领
目前已孵化助老志愿者协会、绿道志愿者协会、城市文明志愿者协会、义家人助学志愿者协会和文化志愿者协会、粤海街道志愿者协会共6个专业志愿服务社会组织,创新与团体社会组织的合作模式,并与武汉大学深圳心理健康管理研究院开展心理咨询志愿服务活动,与深圳航空公司合作开展志愿服务礼仪培训活动......
上市企业每年都要向社会发出履行社会责任公告,结合南山区拥有112家上市企业的优势,集结区内热衷社会公益的企业参与志愿服务。2013年6月,由南山区团区委主办,腾讯志愿者协会承办的“南山区企业公益及志愿者服务专题论坛”在腾讯大厦举行。腾讯、华侨城集团、康佳集团、A8音乐在内的全区17家企业27名代表出席论坛。
南山区政协主席陈军为获得志愿服务专业化探索奖的志愿者代表颁奖。
国际化探索
南山区集聚了全市70%的外籍常住人口,2014年3月4日,联合区外事办成立南山区国际志愿者队伍。常年在招商沿山社区和蛇口海昌社区为外籍家庭和青少年开展中国传统文化志愿服务,吸引超过600人次外籍青少年参加。对接国际化志愿服务需求,与深圳大学留学生常态化合作开展国际大学生志愿服务交流活动,每年暑期组织国际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参与青年和青少年文化交流活动,辐射超过1000人次。
展望未来发展,南山区确立了“迈进世界级创新型滨海中心”的奋斗目标,描绘出建设世界级创新之都、现代化宜居之城、国际化魅力之湾的宏伟蓝图。南山区团区委依托“志愿者之区”的建设,服务区中心工作,成立了“南山区志愿服务研发中心”,旨在汇聚志愿者专业资源和创意力量,对组织及其项目进行分析和研判、改造和重组,开发更好的服务形式、服务内容和服务功能,助力南山宏伟蓝图的早日实现。
“有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有各级志愿者组织和广大义工朋友的无私奉献,南山的志愿服务事业一定能大有作为,南山迈进世界级创新型滨海中心城区一定会更有力量。”——南山区委书记姜建军
这是爱的传承,
这是温暖的奉献,
无数个日日夜夜,
无数次风风雨雨,
阻挡不住志愿者们的脚步,
感谢你们为南山的发展蓝图,
添上一笔更有力量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