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善网
关注
一场智库论坛能给奉化带来什么?
如今,来自全世界的目光聚焦了这个山海之城,却不是因为它优异的旅游资源,而是因为一场盛会——2018中国开放论坛暨雪窦山全球智库论坛。
请输入标题 bcdef
大型论坛的举办给所在城市带来的影响与辐射,是极其可观的。它的社会效益,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就如著名的博鳌亚洲论坛,十三年来,它将一个闭塞落后的小镇,变为四通八达、游人如织、世人瞩目的天堂。
2018年11月9日,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指导,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宁波市人民政府、中国经济时报社共同主办的“2018中国开放论坛暨雪窦山全球智库论坛”在宁波奉化举行。
力 彑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为了隆重纪念这个重要历史时刻,本次中国开放论坛以“中国开放型经济新发展、新机制”为主题,更好地总结了40年来我国的改革开放成就,以及研讨了今后改革开放的新战略。
同期举办的“雪窦山全球智库论坛”,旨在应对日益激烈的全球化挑战,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以“全球发展治理改革及中国的角色”为主题,邀请了全球主要国家的智库,汇集中外智慧,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出谋划策。
夂 小
据悉,“雪窦山全球智库论坛”聚集了一大批全球政界、学界、企业界大咖,并将永久性落户宁波奉化,助力宁波成为世界智库重要的信息、资源、成果、资金、人才等交流平台。
在上午的论坛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办公厅主任余斌致欢迎词: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四十年来我们不断的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国民经济保持了年均9.5%的增长,人民生活实现从贫困到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飞跃,世界见证了中国经济奇迹。
几天前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进博会上再次强调,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中国推动更高水平开放的脚步不会停滞,中国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脚步不会停滞,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脚步不会停滞,并提出了激发进口潜力,持续放宽市场准入,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推动多边或双边合作深入发展等五个方面的务实举措,这充分表明新时代中国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坚定决心。中国将以最大的诚意与世界各国分享未来的发展成果。
今天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我们再次高举开放的大旗,在此庆祝这一重要的历史时刻,在总结四十年改革开放经验和成绩的同时,研讨今后改革开放的新战略。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为大会作主旨演讲:
在过去的四十年里,中国经济创造了人类经济史上的一个奇迹,对外开放是创造这个奇迹非常重要的原因,世界银行曾经评估说中国是全球化进程中少数几个获益较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放在全球来看我们从相对比较封闭的,依靠初级产品,参与全球分工和竞争的经贸小国,变成一个开放的、靠制成品参与全球分工和竞争的经贸大国,我们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货物贸易的出口国,也是重要的、排在前三位的、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的大国,排在前三位的服务贸易大国。这种历史性的跨越有很多经验可以总结,我个人认为有几个方面是特别重要的。
第一,我们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坚持对外开放不动摇。
第二,正确的处理对外开放改革和稳定的关系。
第三,承担与自身发展阶段和实力相符合的国际责任。
第四,我们始终以正确的开放战略引领开放,确保在全球化进程中趋利避害。
怎么让开放真正推动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发展,真正有利于这个国家、人民,其实开放的战略正确是否至关重要,开放过程中我们的政策措施是否得力也至关重要。
所以今天总结过去四十年的经验,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来谋划未来,在一个变化了的世界,在变化了的国内条件下,我们怎么样通过调整我们的开放战略,在未来继续能在全球化进程中趋利避害。
首先要看到我们正处在百年之变过程中,全球的政治、经济、技术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决定百年变局的至少有三个很重要的关键因素:
第一,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革命,和由此带来的产业革命,正在深刻的改变着人类生活生产方式,也在深刻的改变着全球格局。
第二,影响全球格局的因素就是全球治理。毫无疑问,我们正处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大调整的阶段,中国作为一个新兴的大国在这里面也同样是机遇和挑战并存,我们已经成为了一个大国,在全球治理体系中有了更多话语权,有了更大的影响力,但是在全球治理体系的调整中谁来主导,未来的全球治理体系包括理念、法则、机构,向什么方向演进,这里面充满了挑战。未来新的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毫无疑问会最终影响到发展的格局,影响到我们所处的世界格局的变化。
第三,影响全球格局的是大国博弈。当今世界我们看到的大国博弈其实最直接的就是美国作为守成大国和中国作为一个新兴大国之间的博弈,我们一直强调中美合则两利,斗则两伤。但是美国对华政策也在发生着深刻的调整,过去几十年美国把中国定义为战略合作伙伴,从去年年底美国国家安全报告把中国定义为战略竞争对手,在过去一年时间里大家看到了美国对华政策的剧烈调整,包括中美贸易冲突的升级。我们相信中美两国领导人有智慧来化解冲突,带中美关系回到健康的正常轨道,但是中美两个大国的博弈将是长期的,将会深刻地影响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格局。所以我们处在深刻变化了的世界,在这样一个深刻变化了的世界有新的机遇、新的挑战,我们的开放战略要应对这些新挑战,把握新的机遇,我们一直强调战略机遇期,战略机遇期的条件和含义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有的专家学者也在思考说我们还处在战略机遇期吗?新的机遇到底是什么?
其实还有很多新的机遇,集中起来说有几条:
1,新一轮技术革命。
除此以外其实还有很多其他的机遇,比如在引进来的方面,全球高端产业,包括制造业、服务业加速向我们汇聚。
除此之外,人才也在加速向中国汇聚。
当然在走出去方面,也有很多机遇。我们企业有了实力、有了经验可以通过走出去整合全球的资源。
所以说我们要把握好这些新的机遇,是制定新的开放战略的起点。
2,充分发挥全域全球分工、参与全球竞争的新优势。
过去四十年总体来看从经贸小国变成一个制成品出口大国,但一定要看到现在还是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制成品出口大国,它的基础因素是我们低成本高质量的劳动力,随着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人均GDP增长了几十倍,由一百多美元到了将近九千美元,普通劳动力放到全球来比应该说已经不便宜了。所以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面临来自其他发展中国家日趋激烈的竞争,这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一个现实。
我们的比较优势的变化,传统的优势在减弱,但并不是说我们就没有了出路,实际上我们有很多新的优势在逐渐显现出来。
一是人力资源方面的优势。
二是中国有最齐全的产业配套优势。
三是除供给侧重要的优势外,同时还要看到一个需求侧的优势,就是大市场的优势。
所以我们参与未来全球竞争中,实际上有很多新优势的,下一步我们要充分的挖掘这些优势,把这些优势变成参与全球竞争的优势。
3,未来的开放战略一定要服务于高质量发展。
过去四十年里面我们主要是补工业化的课,补工业化的课就要解决工业化对开放的需要,工业化提出了什么要求?从世界各国经济起飞的经验,两缺口理论,发展中国家经济起飞,推进工业化需要克服资金短缺、外汇短缺的困难,要出口创汇。我们从建立特区,加工贸易、吸引出口型外资,其实都是围绕出口创汇,就是解决制约工业化的外汇短缺这个困难,目前来说我们取得了很大成功,我们有三万亿外汇储备,高的时候超过四万亿,下一阶段我们中国经济发展从高速增长阶段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新的阶段就对开放提出了新的要求,未来的开放战略需要紧紧的围绕着支撑服务好高质量发展,也就是说,要用好全球的资源,全球的市场,来服务于中国的高质量发展,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未来的对外开放新战略。
总之,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一方面为过去对外开放经济发展取得的成果感到自豪和骄傲,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面临很多新的挑战,在这个时候还要有忧患意识,当然也要有信心,进一步的通过开放战略、政策调整,进一步在全球化竞争中把握好机遇,趋利避害,推动我们的进程。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原商务部副部长魏建国作“宁波一定成为下一轮中国高水平开放的先锋”主题演讲:
看看宁波当前的优势和软肋,优势有很多,比如说交通优势,它面对太平洋,有着巨大的腹地,长江三角洲,杭嘉湖,特别是高铁、公路和民航;还有人说宁波有开放优势,早就开放了,它是最早开放的港口;还有人说有发展优势,这个地方是我国最早的民营企业;还有人说这里有人才优势,宁波人聪明、敢闯、勤劳,同时也有着非常大的全球视野;还有人说宁波靠近上海,有很多得天独厚的不可替代的优势。我说,这些优势跟其他地区比较还不能成为最大的优势,宁波最大的优势我认为就是两个字:文化。
宁波有很深厚的中国历史文化底蕴,未来全球竞争不是GDP的竞争,也不是军事力量的竞争,说到底是文化的竞争。三星的老总告诉我,每一个出口商品的背后都有一个文化在支撑。最后的竞争是文化的竞争,宁波的文化可以说在沿海地区来讲是深厚的。
有人问,宁波想要取得下一轮高水平开放的先锋,有哪些弱势、软肋呢? 我认为关键的弱势有两条:
第一,宁波在前一阶段发展以后步伐缓慢下来了,整体全球视野不那么强烈了,关键是小富即安的思想。当前全球竞争局势不是一个单个城市的竞争,也不是城市群的竞争,更是一个地区的竞争,是湾区的竞争,比如说粤港澳大湾区、旧金山大湾区等等。有人说你讲得不对,浙江有很多东西都是碎片化了,分散化了,比如说杭州的数字经济、互联网经济,舟山的海洋经济,宁波在这块怎么整合,这些需要我们来讨论,但是更重要是往前推,这个推就是我们的理念。全球视野下的宁波发展要有一个很重要的战略定位,这是当前宁波一个比较弱的软肋。
第二,看看周围,上海、苏州、江苏包括杭州以及福建、东莞、粤港澳大湾区都呈现一派你追我赶的局势,这个时候宁波的定位怎么样。有人说是不是宁波也要搞一个更高的开放平台?我说是的,但是我们有理念的突破、平台的突破,都是要非常重要的。我们现在出现这些问题是我们的思想产品少了,思路少了,智慧少了。一个智库需要做三点六个字:解惑,出招,指路。解惑,不仅是对内部解惑,对外也要解惑。出招,不仅给企业出招,也要给政府出招。指路,我们要发展什么样一条道路,要定出时间表路线图。我们有几个问题可以问一下:比如说16+1宁波虽然抓住了,但是抓得像其他城市那么好吗?长江经济带我们最有发言权,我们发过了吗?“一带一路”我们是海上丝绸之路又是陆上丝绸之路,还有京津冀、粤港澳,所有这些我们可以深挖一下,我们还要继续努力。
所以我觉得,当前对我们来说冷静下来思考一下,明白一下自己现在所站的位置,比较一下其他城市然后定出下一个目标才是我们最好的发展目标。所以,进博会刚刚开始开,新一轮中国的高水平开放进军号已经响了,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提到打造全球最佳的营商环境,放松准入限制,特别是提到要尊重知识产权保护和进一步加大双边和多边区域经济合作,这些宁波都可以抓住。
今天我们在这里搞论坛,我坚信宁波将会成为下一轮中国高水平开放的先锋。
在下午的“全球智库论坛专家圆桌会议”上,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英国国际发展研究等10多位中外智库机构代表与专家,围绕“全球发展治理改革及中国的角色”主题,展开了头脑风暴。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薛澜:
全球发展治理改革意义非常重大,现在有个困境,尤其是对中国来讲,概括起来说,中国的成功是有目共睹,另外,中国成功的原因是众说纷纭,这样就导致中国在未来国际治理中起什么角色,面临很大挑战。
这就是为什么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讲好中国故事。怎么样讲好?首先要明白中国到底是怎么发展过来的。在改革开放四十年之际,我们来开这个会,我觉得意义非常重大,去想一想,中国是怎么发展的。讲好故事不但对发展中国家有意义,对发达国家也很重要,因为搞不清楚中国是怎么发展过来的,所以现在很多人对中国的发展很有担心,包括美国出现的一些情况。如果把中国改革的经验总结好、把它讲好,对全球发展治理改革就会有很大的作用。
讲具体中国改革经验教训方面的时候,从大思路来看有三点需要注意:
第一,要讲中国特色,但也要讲普遍的发展规律。不能否认中国的发展中有很多中国特色的东西,但背后还是有很多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规律的东西。所以要讲中国特色,也要讲中国发展的普遍规律。
第二,要讲成功,也要讲教训。其实中国发展是有教训的,如果回头想中国这些年环境保护出现的问题,其实这是教训。十年、十五年前,中国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很早就关注了,但是如果我们在五年、十年、十五年前就采取今天力度的一半,可能今天的问题就没有这么严重。既要讲成功,也要讲教训。
第三,既要讲政府的作用,但也要讲社会、百姓的创造力。中国很多有发展的成功,中国社会的创造力是不可低估的。
这三点是我总结中国经验中值得关注的。
关于中国发展规律的总结,前几年牛津出版了一个国际发展手册,中国这一章是我和同事一起写的,我们总结了四条,至少有一定的普世性的规律,对其他发展国家也是普遍适用的。第一,发挥市场的作用。这一点是不容否认的,中国这些年是发挥市场作用的;第二,提供有效治理;第三,中国不断的改革学习。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四十年不断的改革,不断的学习,而且是主动的,这是很了不起的;第四,适应性的开放。适应性开放,并不是一下子,要么开,要么关。
中国其实有很多问题是全世界共性的,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共性存在的问题,中国按照自己的思路去探索路径。我们是搞公共管理的,公共政策都是假设出现市场失灵,政府用政策手段来解决。我在美国、中国都讲过课,后来前一些年讲的时候同学们说你讲的跟我们面临的情况不一样,他说你的市场失灵也是问题,但是我们这更大的问题是没有市场。中国作为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没有一个现成、成熟的市场。中国不是要简单的解决市场失灵的问题,中国要解决市场发育不全,怎么样建立市场的问题。我们原来讲的公共政策的很多问题的那些方法其实就不是那么适用。政府也是一样,政府失灵现在也有一套所谓的说法,但倒过来,政府也是在转轨过程中,也是在不断改革变化过程中的。传统的成熟的官僚制也不是那么存在的。这些都是中国面临的独特问题,中国有很多独特的解决办法,这些办法我觉得对于很多国家是可以借鉴的,但到底那些国家怎么样解决,我觉得是需要他们各自去考虑的。
中国其实有很多具体的改革措施,也是很值得更进一步分析的,有些我们觉得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但是其实国际上也有相通的例子。最近这些年我在国际发展领域也参与了一些工作,包括在05年到2015年做IDIC的理事,最近也在日本。有很多问题,是客观上中国原来没有碰到的,但是在很多发展中国家尤其是非洲国家是普遍的问题,比如说和平与冲突解决的问题。很多非洲国家经过冲突以后怎么样尽快和解,然后走向发展,这是一个很重大的问题,我们原来对这个问题研究的不多。比较偶然的原因,也是朋友介绍,讲南非曼德拉总统实行民族和解,那个故事我觉得其实是非常感动人的,确实也能看到,这方面的智慧。如果大家仔细想一想,其实中国有同样的例子,我们可能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就是中国的文革。中国文革以后邓小平在很短的时间内一是对文革进行反思,另外并没有去搞一场新的政治运动把这个纠过来什么的,而是在这个基础之上推出了关于若干问题的历史性决议,然后一切向前看,推动中国的改革发展。本质上都体现出了政治家的卓越智慧。
我觉得这方面我们应该做很多的工作,真正的让中国的发展经验包括教训总结出来,真正参与到全球治理改革。这方面的改革,中国下一步的作用,中国的智慧,中国过去的经验教训可能比中国的资金更重要。
其中,多位外籍专家也纷纷围绕“全球发展治理改革及中国的角色”主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日中产业研究院董事长、院长松野丰
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中国项目综合部主任潘思成
英国IDS发展研究院专家谷靖
宁波诺丁汉大学商学院院长战略管理教授马丁·洛克特
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经济部主任李旻洙
潘思成
最后,由中共奉化区委书记高浩孟作表态发言。
第一,非常感谢。感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把2018中国开放论坛放在奉化举办。前几届我在宁波参加过,但这一次感觉特别,恰逢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恰逢世界经济全球化形势发生巨变,这也是我们这次的主题,这样的时刻举办这样一个论坛。二是非常感谢国际发展知识中心与奉化区合作来举办首届雪窦山全球智库论坛,中央包括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对智库非常重视,甚至写进了中央的重要报告和文件里,贡主任这个中心也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要求下建立起来的,智库论坛能花落奉化,一是有缘。一年多前余斌主任在奉化考察指导工作的时候,我们一起聊,聊到我们的一些合作设想,一年多以后,真正能一步一步的走到现在,尽管时间仓促,但是我们走出了这一步,非常地有缘分。另外也是体现了国研中心和国际发展知识中心对宁波奉化的关爱,奉化作为一个新的城区,我们2016年撤市设区,如何在这个过程中做出我们的贡献,这是对我们的关爱。
第二,感谢非常各位专家、领导光临,贡献智慧。
一是帮助我们拓宽治理的思路。今天这个主题是“全球发展治理改革与中国角色”,我们没有资格谈全球发展治理改革和中国的角色,具体到奉化来说,我们从县到区其实是一个非常重大的角色转变,从县域经济到城市经济的转变,社会治理从农村治理方式向城市治理方式转变,原来是单独县域经济体,进入到城区是宁波的有机组成部分,你不能再按照原来一样封闭,发展思路都有了很大转变,我们也在思考奉化在宁波经济发展中承担什么样的角色。宁波有六个区,支撑宁波完整的一个国际化都市的功能,我们这里承担什么角色。抽象出来其实是一样的,逻辑、视角对我们也是有帮助。
二是下一步智库论坛怎么样做好,真正建成国际一流的论坛。
三是给我们增添信心。中国经济面临特殊的阶段,作为地方基层政府在现有经济背景下,地方政府也面临着很多的压力和困难,也是为我们增添了一种信心。特别是昨天晚上各位领导光临到弥勒文化节中,尽管天气寒冷,我们心里还是暖洋洋的。
四是感谢组织者辛苦的付出。时间非常紧,但是我觉得质量还是非常高。最后还要感谢关注论坛、关注圆桌会议,关注弥勒文化节,关注奉化发展的众多媒体朋友。
这是我讲的第一层意思。
二、我们努力。既然论坛有了开头,办好论坛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如何办好国际一流的论坛,相信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作为国家顶尖智库,由智库来主办智库论坛,办成顶尖论坛也是有信心的。作为地方政府有没有这个能力和顶尖智库一起办好,这是我们需要努力的。争取做好几方面:
一是努力提高组织服务的水平。使我们的服务能符合智库论坛的特质,每个论坛都有自身的特质,使我们的服务符合参加论坛智库专家的需求。
二是努力建设好论坛。尽管一年一次,我觉得也应该有一个固定的存在,怎么样要有一个固定的存在;另外怎么样延续,论坛是一年一次,但是它的影响、作用能够365天发挥。
三是努力创新论坛举办的机制。现在论坛很多,怎么样举办,政府部门、研究机构、企业怎么样创新论坛举办的方法,走不一样的模式。
四是努力按照中心的要求,完成好举办论坛的各项任务。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制图:吴心怡
文字:吴心怡
编辑:吴心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