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中国善网! 登录注册 帮助中心 QQ客服 热线咨询:0755-22919446185-7554-6588
首页公开公示>资助信息汇总

资助信息汇总

湘潭市救助管理站:倾力织牢救助“安全网” 为落难者筑起“挡风墙”

时间:2018-06-19 10:57:37浏览:772次

运动场上受助者之间的比拼,赶走心中的阴霾,让生命再放光彩。(记者 刘立姣 摄)

运动场上受助者之间的比拼,赶走心中的阴霾,让生命再放光彩。(记者 刘立姣 摄)

端午节,救助站里亲情服务的温馨时刻。(记者 刘立姣 摄)

端午节,救助站里亲情服务的温馨时刻。(记者 刘立姣 摄)

湘潭在线6月19日讯(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立姣  通讯员 刘海)关心每一个生活无着的困窘者,让其得到救助,体现着一座城市的温度。近年来,湘潭市救助管理站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指导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组织的关注和帮助下,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救助管理系统,用心为民解困,为无家可归的流浪者乞讨者、困境未成年人(留守儿童)编密织牢救助“安全网”,给美丽的湘潭倾注了一份别样的温情,让这座城市更加文明、动人。

亲情救助打造温馨“家”园

走进湘潭市救助站,小桥流水、青藤绿树,行经之处微风中带着清香,让人心神宁静。整洁的房间里,床铺、电视、空调等一应俱全,舒适环境给人一种家的温馨。无障碍通道、运动场、电脑室、阅览室、健身室及技能培训、医疗康复、教育和心理矫正等设施和服务无不体现着人文关怀。

“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者不仅需要一个遮风挡雨的地方,更需要一个温暖的家,在这个家里,他能被理解、被平等对待。”站长周志明说,他们渴望这个家的大门随时为他们敞开,家里有人热切期盼他们的归来,当他们需要帮助时,有人是他们坚强的后盾,能够排除万难,奔赴现场,让他们不再彷徨无措。

为了给流浪乞讨人员打造一个温馨的“家”,救助站提供“三个24小时”服务,即热线电话24小时畅通,来站求助24小时接受,街头救助24小时引导来站;提供“五优”救助服务,即提供优良的住宿条件,优良的伙食,优良的服务态度,优质的心理辅导、教育矫治、康复训练等拓展服务和优美的环境。同时,在职工中开展“四心”服务,用真情、真心做受助人员贴心人,提供温馨的救助,亲情的服务,让受助人员感受到家的温暖、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爱。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截至6月6日),市救助站共救助2520人次,其中未成年人31人次,自行离站675人次,家属接回25人次,护送返乡58人次,医疗救治85人次。

主动救助传递希望

对于生活无着露宿街头的人来说,冬夏最难熬。在酷热难耐或冰天雪地的日子里,如果有人给他们送上了一份关怀,就是送上了一份希望。

“大伯,我们是救助站的,这么热的天,你可以跟我们回站里避避暑的。”天气炎热时,我们经常在城区繁华的区域、菜场、地下通道看到有人主动上前关心流浪乞讨人员。他们善意地劝导、引导他们进救助站避暑;对不愿入站接受救助且有一定自理能力的流浪乞讨人员,发放必要的防暑降温药品、矿泉水、食品,并留下联系方式;对愿意返乡的流浪乞讨者,当即接回站内,为其购买车票或护送其返乡。

救助站工作人员介绍,2017年7月18日至9月30日,“夏季送清凉”专项救助流浪乞讨人员393人次,其中街头主动救助流浪乞讨人员超过100人次。发放方便面、纯净水、药品等共计1100余件,护送返乡24人。

随着冬天的来临,气温大降,寒风瑟瑟,市救助站工作人员积极主动到车站,到街头,到巷尾,全天候轮班在城区开展全覆盖巡查,寻找寒风中流浪的人,给他们送上棉衣棉鞋,提供优质的饮食、温暖的房间,让这些落难的人们免受饥寒之苦。

据统计,2017年11月到今年3月的“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共救助流浪乞讨人员1695人次,发放面包、方便面、纯净水、药品等1000余件,为流浪乞讨人员送去棉衣、棉鞋共400件(双),提供免费盒饭1071份,护送30人安全返乡,确保了街头无饿死冻伤流浪人员的事情发生。

“每年冬夏,市救助站按照民政部、省民政厅、市民政局的安排部署,开展全年长达七个月的“夏季送清凉”和“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确保流浪乞讨人员安全过冬、渡夏。”工作人员介绍,天气越不好,流浪乞讨人员的安危就越需要担心,全站职工每天24小时上街主动救助。同时,他们也呼吁市民在街头发现流浪乞讨人员后,及时拨打110或救助站24小时救助热线58396144,以便及时为他们提供帮助。

助力寻亲成就团圆

亲情如蜜,回家最暖。“爸爸,这些天你去哪了?”张大爷家住娄底市斗笠山镇,半个月前,他从株洲火车站走丢,当张大爷的女儿赶到湘潭市救助管理站见到失踪多日的老父亲时,她喜极而泣。

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介绍,张大爷是热心群众发现后报警,由雨湖区响水派出所民警送来的,已经80岁高龄。多日流浪的老人一直在焦急与彷徨中寻找家的方向。虽然语言不通,但经过他们反复耐心的沟通,几经周折,终于得知老人姓张,家住娄底市斗笠山镇。工作人员通过这些线索,在全国救助管理信息系统查询已经登记在册的寻亲信息,经过比对,终于找到了老人的照片和家人所留联系方式。仔细核实后,工作人员迅速与老人家人取得联系,心急如焚的家人也终于放了心。

我们了解到,为了帮助救助对象早日回到亲人的身边,市救助站在为无名救助对象提供救助24小时后,便会将信息上传全国救助寻亲网及其他网络媒介寻亲,入站7天以上的,全部采集DNA血样送公安DNA库比对寻亲;通过公安系统人像识别系统寻亲等,为滞留对象找到家人和户籍。“对于找到家人,可以自主返乡的,我们提供车票,对于精神病人、未成年人或者身体残疾、有智力障碍的人,没有自主返乡的能力,为保证他们安全到家,我们会一路护送。”

此外,对于长期滞留湘潭市五医院和湘潭市救助站的流浪乞讨精神病人员和流浪未成年人,市救助站畅通了常规安置渠道,截至去年底,共有204名长期滞留的救治救助对象落户市福利院,成为湘潭新居民,享受医保、低保等社会保障待遇。

未成年人保护措施照亮前方

为了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帮助困境未成年人(留守儿童)走出困境,过去的一年,市救助站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通过公开招标顺利引进专业社工组织开展困境未成年人(留守儿童)关爱保护项目,完成城区261名困境未成年人的摸底调查、风险评估及帮扶方案的制定。组织多种形式的培训,增强困境未成年人综合素质和能力。并链接社会力量提供资助。同时,加强未成年人基础设施改造,开发和建立了未成年人信息收集和管理软件平台,提交和查阅数据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各方互联互通及帮扶工作都将走上新的台阶。

周志明介绍,困境未成年人的保护工作需要结合困境未成年人的特质,联合教育、公安、社保、妇联、共青团、工会、残联等部门和组织,建设以社区为本的未成年人关爱保护系统,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家庭尽责、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困境未成年人关爱保护体系,达到强化未成年人工作保护机制,提高关爱保护工作的效能。救助站充分认识到各服务协同、多部门合作的重要性,注重服务多样化方向发展,编织以救助站为中心、多部门共同合作的未成年人关爱保护网,为困境未成年人保驾护航。

“哥哥你看,这是我同学送给我的礼物。”小海是一名特殊的少年,父母智力障碍,家庭贫苦,性格内向,害怕与人交流,见到生人就躲在父亲的身后。通过重点个案帮扶,小海发生了蜕变,他学会了独立自主、自信自强,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未来。

工作人员表示,为困境未成年人的成长撑起一把强有力的“保护伞”、编牢织密困境未成年人关爱保护网,一直以来是湘潭市救助管理站(市未成年保护中心)的工作重点。

今年来,市救助站为261名困境未成年人分别制定帮扶方案;对100名特困未成年人走访慰问;同时开展寒假成长营、亲子交流和共读、小小志愿者活动、成长小组活动、安全教育进校园、六一研学等等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寓教于乐的活动,在实施困境未成年人社会工作服务项目中,市救助管理站党支部以“携手童行,关爱明天”为主题打造党建特色品牌,提高困境未成年人的抗逆能力。

医疗救助托起生命的尊严

“神智不清、身体残疾、出身贫寒等诸多人为或意外的原因使得一些人沦为了这个社会的流浪人,他们卑微地活着城市的各个角落,面对疾病,他们毫无抗击之力。”工作人员介绍,市救助站通过对流浪乞讨人员中危重病人、精神病人的救治救助,让这些弱势人群拥有基本的生存权利和人格尊严。

工作人员介绍,对发现的街头流浪乞讨危重病人、疑似精神病人等及时通知120送医救治,全方位提供救助服务。对行动不便、病重的乞讨人员和智障人员、残疾人等危困人员,实行先救治后救助。此外,救助站还派驻工作人员赴定点医疗机构监督,不断改善长期滞留的受助人员的医疗环境,提高医疗救治和管理服务水平。“救助站派出两名专职人员长期驻守市五医院救助病房,实行24小时督查,并建立严格的督查值班制度,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了救助管理质量和生活服务水平提高。”

市救助站负站长周志明表示,市救助站就是通过打造流浪人员之家、编织未成年人保护网、做流浪乞讨人员的贴心人三条工作主线,落实国家救助政策,不断提升救助管理和服务水平。让困境未成年人(留守儿童)和流浪乞讨人员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社会的关爱,生活得更健康、有尊严。

湘潭市救助管理站(湘潭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简介

湘潭市救助管理站成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原名湘潭市收容遣送站,2003年更名为湘潭市救助管理站(湘潭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2010年10月,定性为参照公务员管理的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定编32人,实有职工28人。现址于2010年3月建成投入使用,占地面积20.5亩,建筑面积5480平方米,其中救助用房4485平方米,设床位120张。救助区内设置了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康复室、健身室、文化教育室、电教室、技能操作室、阅览室、观察室、医务室等。各室配备了相应的设施、设备。符合民政部、建设部规定的救助机构国家二级建设标准,年均救助各类求助对象达5000多人。

根据《城市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2003年国务院令第381号),该站主要负责对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和流浪未成年人(是指因自身无力解决食宿,无亲友投靠,又不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或者农村五保供养,正在城市流浪乞讨度日的人员)实施救助(治)、甄别、送返、教育矫治、安置等工作。

救助管理政策实施10余年来,我市救助管理工作取得长足发展。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市民政局的坚强领导下,秉承“倾注一份真情,做求助人员的保护人;倾注一份亲情,做流浪人员的呵护人;倾注一份深情,做庇护人员的贴心人”的服务理念,按照“八化” 要求,建立了救助工作的长效机制,让流浪乞讨人员生活得更有尊严,让流浪未成年人得到了及时保护性救助。按照“自愿救助,无偿救助”的原则,实行了 “三个24小时” 救助服务, 为站内救助对象提供 “五优”服务。坚持街头救助和应急救助工作常态化,确保了全市街头无饿死、冻伤流浪乞讨人员和主要街道无滞留流浪未成年人现象。加大未成年人(留守儿童)的关爱保护力度,为祖国的未来撑起一片晴天。

该站救助工作得到了上级领导和社会的充分肯定。民政部、省、市多名重要领导先后来该站考察和指导工作。该站也先后获得了民政部认定的国家二级救助管理机构,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残运会举办期间救助管理工作先进单位,省规范化建设先进单位,省文明救助站,省创先争优服务品牌示范单位,省“阳光与尊严”行动先进单位,省民政系统先进集体和创先争优服务品牌示范单位,省“寒冬送温暖”先进单位,市创先争优先进党组织,市110联动先进单位,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市文明卫生单位,市无烟单位,高新区爱卫先进单位,市民政局先进单位,民政系统“五好党支部”“党员示范窗口”等多项荣誉,为湘潭市的综合治理和文明创建工作做出了自己的努力和贡献。

 来源:湘潭在线 作者:刘立姣 刘海编辑:龚浩敏 

我要发布

留言建议

您对网站有什么建议和要求请随时和我们联系,感谢您的支持!

资助信息

感谢您分享政府、企业或者基金会的资助计划,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