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善网
关注
近年来,重庆市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不断完善学前教育资助、义务教育保障机制、普通高中学生资助、中职学生资助和高校本专科学生、研究生资助等一系列资助政策,建立健全从学前教育至高等教育全覆盖的国家资助政策体系,采取多项措施,不断加大资助力度,确保“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失学”。2013年,全市用于学生资助资金73.6亿元,惠及各类学生442万人次,其中高校学生共有54.1万人次获得各类资助13.9亿元。目前正是2014级大学新生录取之际,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重庆市各级政府和高校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确保每一个考上大学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够顺利入学并完成学业。
一是大力开展资助政策宣传。《高等学校学生资助政策简介》将随录取通知书寄送到每一名大学新生,全面介绍高校学生资助政策以及申请方式。
二是全力推进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家庭经济困难的全日制普通高校本专科学生可在入学后通过学校学生资助部门向经办银行申请就学地国家助学贷款,亦可在报到前通过户籍所在区县学生资助管理机构申请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从7月下旬开始,各区县资助中心开始接受在校大学生的贷款申请,新生的贷款申请将在8月份全面开展。
三是启动高校新生入学资助项目。今年重庆市继续对高考考入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的家庭经济困难新生给予一次性补助,用于从家庭所在地到被录取院校之间的交通费及入学后短期的生活费用,资助总金额387.5万元。资助标准为:市内院校录取的新生每人500元,市外院校录取的新生每人1000元。
四是增加了重庆籍三峡移民高职教育助学金项目。对符合条件的学生给予每人每年1000元的助学金资助,鼓励和支持三峡移民接受高等职业教育。
五是切实保障高校“绿色通道”畅通。各普通高校均开通了新生入学“绿色通道”。2013年,重庆市高校共有3.3万名学生通过“绿色通道”顺利入学。今年,要求所有学校在秋季学期开学时,必须保证“绿色通道”畅通无阻,使家庭经济确实困难的新生顺利报到注册入学。
六是认真落实国家奖助学金政策。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规范国家奖助学金的推荐、审核、认定、公示、资金发放等程序,确保国家奖助学金落实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七是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资助活动。各高校均设有校内奖助学金、突发事件基金、企业和社会专项奖助学金等。部分区县实施了针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新生的资助项目,重庆市教育发展基金会每年开展“金秋圆梦助学行动”,专门对家庭经济困难新生进行资助。同时大力提倡并引导企事业单位、社会爱心人士对考入大学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捐助。
八是完善研究生资助政策体系。重庆市建立起包括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助学贷款等多项措施的研究生国家奖助政策体系。新设立了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和研究生国家助学金:学业奖学金市级补助标准为博士每生每年1万元、硕士每生每年8000元,覆盖面为博士70%、硕士40%;国家助学金标准为博士每生每年1万元、硕士每生每年6000元,覆盖面为100%。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新生申请资助和政策咨询主要有三种途径。一是通过区县教育部门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二是直接和高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对接,三是直接与社会捐赠单位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