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棒的儿童社交游戏(北京初心自闭症康复中心)
来源:作者:北京市顺义区初心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时间:2023-08-07 17:39:20浏览:200次
最棒的儿童社交游戏(初心康复中心)
细心的家长会发现
孩子在日常游戏互动中
会暴露出各种社交障碍
两岁前,绝大部分孩子不会展示太多的社交行为,看别人玩游戏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重要的里程碑。在孩子观看别人做游戏的同时,父母最好向孩子解释游戏的方法或规则,当孩子掌握这种游戏的技能时,他会高兴地参与其中。
有些父母看到别的孩子玩得很开心,自己的孩子不想加入其中,认为他胆小或缺乏交往技能,从而采取强硬措施让他参与其他孩子的游戏中。这种方式不可取,这样做会增加孩子对社交的心理压力,突然加入感到害羞、尴尬难堪,从而打击他的自尊心。
社交能力的发展对特殊儿童而言格外重要。在儿童发展的早期,家长们可以采用轻松有趣的游戏方式,让孩子们尽早掌握这些社交必备的能力。培养训练孩子的社交行为必须了解孩子在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心理特征,超前或滞后的游戏训练方法,对孩子正常社交行为的发展都不利。
初心康复中心建议
在孩子系统学习社交规则之前
让他们快乐游戏
推荐一些最棒最有效的
社交游戏
帮助孩子成长
简单指令游戏
是儿童游戏干预的入门级项目。家长给出简单指令,儿童快速执行,锻炼儿童的反应力、理解力、执行力等综合能力,对于有行为控制问题的儿童尤为有效。
走跑停
教具准备:小鼓或摇铃,较大场地,周围最好画有直线。
训练目标:指令执行的快速反应:启动行为与停止行为。
操作方法:小朋友沿着直线运动慢节奏敲小鼓,语言辅助:“走一走”,小朋友走走;慢节奏敲小鼓,语言辅助“跑一跑”小朋友跑;敲一下停下来,语言辅助“停”,小朋友也停下来,站在原地。逐渐撤销语言辅助,直接听小鼓节奏来调整自己的运动方式。
内容拓展:在奔跑过程中可增加追逐内容,后面小朋友追前面小朋友。
围个圈圈
教具准备:较大场地。
训练目标:指令执行的快速反应,通过指令变化消除刻板行为。
操作方法:家人与小朋友手拉手围成圈,一边走,一边有节奏的说儿歌:围个圈圈走走,围个圈圈走走,走走走走走走走走,看谁先蹲下/跳/叉腰/踢腿/点头/拍手等。最后的指令随机变化,小朋友快速执行动作指令。
轮流搭积木
教具准备:较大场地,大型积木若干。
训练目标:对于呼名的快速反应;学习轮流的游 戏规则。
操作方法:康复师和小朋友坐在地垫上,围坐一圈。康复师叫名字,小朋友领积木,每人发积木3-5块,放在自己的收纳箱里。康复师从自己开始,按顺序叫小朋友的名字,并拿一块积木搭在圆中心。康复师逐渐将名字改为人称代词:轮到你了/该你了。逐渐撤销语言,由小朋友自动轮流搭积木高楼。开始时,儿童需要目光注视老师,待老师喊开始时再出发。儿童拿着玩偶(或海洋球等),通过障碍物(钻桶、障碍桥等)。将玩偶放到目标篮筐中。反复运送3-5次。
内容扩展:若儿童自我意识较强,可进行 比赛,看谁先运完。
认知游戏
是将认知理解的目标游戏化,通过做游戏的方式让儿童对概念性的目标有更深刻的操作性理解,符合感知运动阶段的儿童心理发展规律。
贴小人
教具准备:一面白墙,已画好的人物轮廓图,分解的五官、身体部位等。
训练目标:辨识人物的五官位置、身体部位等。
操作方法:将已画好的人物轮廓图预先贴到墙壁上。发给小朋友一套分解的五官、身体部位等。由小朋友将人物轮廓图拼贴完整。年龄小的小朋友可以比拼正确度,年龄大的小朋友可以比拼速度。
扩展内容:配合面孔识别、身体部位等一 对一教学内容,效果更佳。
物品配对
教具准备:若干成对物品(动物类、水果类、服装鞋帽类等)。
训练目标:认识基本物品。
操作方法:发给小朋友5-10个不重要物品图片,并将图片贴到墙上。将与之前一样的图片发给小朋友,每人5-10个小朋友观察手及墙上的图片,将一样的贴在一起,相同/相似物品配对
扔色子,跳数字
教具准备:数字格子
训练目标:培养数概念。
操作方法:
第一阶段:按顺序跳数字
老师(家长)做示范,先要站在格子毯的前面,然后按照1-10的顺序来跳(哪个小朋友的眼睛先看着老师,谁就来先跳)顺序依次。
第二阶段:扔色子,跳数字
老师(家长)出示色子,小朋友读色子上面的数字,老师做示范:扔色子,按顺序跳到色子显示的数字上,每当一个小朋友跳完后,老师提问下面一个轮到谁了?增加小朋友轮流的玩游戏的规则。
第三阶段:扔色子,找数字,数次数
小朋友扔色子,扔到几,就到相应数字上跳相应次数。如扔到5就到写着5的数字上跳5下。
第四阶段:首尾色子,跳数字
可以增加到两个色子,小朋友先扔(数字1-5)色子,再扔(数字6-10)色子,从第一个色子的数字跳到第二个色子的数字。
社交规则
由家长或者老师制定游戏规则,小朋友根据游戏规则做游戏。这个阶段的游戏规则较为固定。规则游戏对于儿童的理解能力、执行能力、社会线索识别能力又有了新的提升。主要以经典游戏改编为主。
公交车
教具准备:方向盘道具一个,小椅子若干。
训练目标:理解上车买票、寻找座位、到站下车等社交技能。
如果在家里,康复师可以由家人扮演
操作方法:一位康复师扮演司机及报站员,另一位康复师扮演乘客,还有一位康复师作为儿童辅助者,与妈妈一起参加游
第一阶段:排队等车
2位乘客在车站排队,妈妈指引小朋友排在后面。告诉他,要在“动物园”下车。
第二阶段:刷卡
汽车来了,前面的乘客上车刷公交卡,小朋友也要自己刷卡上车
第三阶段:听报站,下车
大家各自坐好后,每到一站,都提前报站:“xx站到了,请到站的乘客从后门下车”。
辅助者要辅助小朋友听报站,不要提前下车。当报站说:动物园站到了时,要辅助儿童下车。
吃什么
教具准备:模拟餐具、食物、玩偶娃娃。
操作方法:
第一阶段 :训练目标:理解餐具准备,桌椅准备、“我的”食物、擦桌子、收拾桌椅等。
儿童从指定地点搬椅子,并把椅子放到桌子旁。儿童从指定地点拿餐具,将餐具放到对应自己椅子的桌子上。儿童从指定地点拿食物,并放到自己的餐具中。在享用食物的过程中,学会自己吃自己的,不乱拿别人的。吃完东西儿童自己收拾餐具和桌椅。
第二阶段:训练目标:通过理解他人语言,判断他人想法,满足他人愿望。
康复师(家长)拿手偶娃娃来到小朋友家做客。桌子上有A食物和B食物。手偶娃娃假装尝了A食物,说真好吃,我还想吃。然后手偶娃娃假装尝了B食物,说不好吃,我不想吃。小朋友手里有A食物和B食物,根据手偶娃娃的语言,判断应该给手偶娃娃哪个食物。
第三阶段训练目标:通过理解他人表情,判断他人想法,满足他人愿望。
康复师(华猪肝粉)拿手偶娃娃来到小朋友家做客。桌子上有A食物和B食物。手偶娃娃假装尝了A食物,不说话,只作出好吃的表情。然后,手偶娃娃假装尝了B食物,不说话,只作出不好吃的表情。小朋友手里有A食物和B食物,根据手偶娃娃的表情,判断应该给手偶娃娃哪个食物。
通过游戏,孩子一边探索着世界,一边尝试着自己能做到的事情,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得以提高,如想象力、模仿力、空间感知力;听知觉、视知觉、触觉等。
初心康复中心将社交游戏合理运用到日常教学中,课程颇具趣味性,实践证明游戏可以有效提升儿童社交能力;周末社交班还有普校志愿者小朋友加入,更对特殊儿童社交能力提升起到稳固强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