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善网
关注
8月25日,为更好的贯彻红色电影艺术教育、共建共享积极健康教育理念,推广艺术审美,由上海市文旅局群众文化项目资助,上海电影评论学会主办的迎接建党100周年艺术电影系列讲座。此次在线上举办艺术名师大讲堂,邀请到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高等学校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副会长、上海戏剧学院电影电视学院院长厉震林教授就《改革开放:电影表演美学的重估时代》为主题,举办线上讲座。
厉震林教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启了以《改革开放:电影表演美学的重估时代》为主题的讲座内容。
首先,厉震林教授阐述了改革开放以来表演美学思潮的七个阶段,分别是:第一戏剧化表演,第二纪实化表演,第三日常化表演,第四模糊化表演,第五情绪化表演,第六仪式化表演,第七颜值化表演。
其次,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电影表演美学经历的重大变化主要以五个轮回为路线和通道。第一个轮回是表演的中心化和去中心化,第二个轮回就是现实和历史表演,第三个轮回是戏剧化表演主体的被动和主动关系,第四个轮回是戏剧化表演、纪实化表演、日常化表演、模糊化表演、情绪化表演、仪式化表演交替,第五个轮回是集体和个人表演美学。
最后,厉震林教授进行总结。本讲主要以“解密”和“破译”方式,解读了中国电影表演美学的改革开放史,它的发展逻辑、内在文脉、产业效应与文化判断,包括表演中心化与去中心化的轮回、关于现实和历史表演的轮回,关于被动和主动的轮回,关于集体和个人表演美学等,反映了改革开放中国电影表演的勃勃生机,动能充沛。
讲座结尾,厉震林教授对在线观众提出的三个问题进行了细致而耐心的解答,此次讲座累计吸引了在线参与人数超过1000人次,厉震林教授与广大在线师生进行同步互动,详细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电影表演美学精华。许多观众都高度评价了厉震林教授的讲座,厉震林教授对表演美学有着独特的切入视点和研究深度,以大量表演案例为线索,梳理了表演文化和审美,以史为限、以审美为本,对改革开放四十年来表演美学历史变迁进行了详细的挖掘和精准的表述。
厉震林教授在线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