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善网
关注
2017年是上海电影译制厂创办60周年,关于译制片和配音演员的历史光辉偶尔见诸报端,怀旧与惜别之情便如点点涟漪扩散开去。为了能让一直喜爱译制片的观众重温那些经典的声音和故事片段,上海电影评论学会联和相关单位推出了“《永远的红舞鞋》—刘广宁与上海电影译制厂的天籁历程”有声读物项目。该有声读物的文字素材来源于包括两场电话采访在内的、针对现在仍然健在的包括刘广宁在内的老配音演员以及已故老艺术家家属进行了总时长近六十小时的十三场采访,获得了三十余万字的文字记录,并对采访所获素材与各种历史细节,反复加以了比对核实,力争做到“不求面面俱到,但求真实还原”,力求将上海电影译制片四十余年黄金时代的历史从文字到声音尽可能完整、完美地呈现给广大听众,同时也将这部有关上海电影译制厂完整的声音及文字历史,记载于中国电影史和上海文化史中。在制作方面,聘请到了上海电影译制厂的新老两代配音艺术家以及上影演员剧团、上海电视台的艺术家进行朗读录音,并由上海电影译制厂进行技术合成。上海表演、译制、主持界的诸多名家武向彤、詹佳、程晓桦、王玮、戴学庐、陈燕华、刘广宁、程玉珠、林栋甫、金琳、翁振新、麻俊生、晨光、达式常、乔榛、孙渝烽、刘风、胡平智、梁波罗、张欣、曹可凡、曹雷、刘家祯、贝倩妮、苏秀等共同为该项目献声,让广大听众和电影译制片爱好者深度了解上海电影译制片的历史,重温老配音艺术家的声音和经典外国译制片中的大量经典片段,从而从文字叙述到声音留存两方面完整保存、保护上海电影译制厂的创作经典和辉煌历史。
上海电影译制厂是中国国内唯一的译制外国影视片的专业译制厂。在60多年里共译制了40多个国家1500多部影片,为引介世界电影艺术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译制片都是中国人了解世界的重要窗口。上世纪70年代至上世纪80年代,上海电影译制厂创造了译制片的辉煌,出产了《佐罗》、《追捕》等一批译制片经典,刘广宁、邱岳峰、李梓、苏秀、乔榛等一批配音名家的声音也在观众心中烙下深刻印记。
可以说该有声读物是中国译制片最为重要的文献作品。为了成就这部作品,许多已经封麦的老艺术家再度出山为这本读物献声,更让这本读物增添了一份历史的厚重感。从内容看,该读物不仅有艺术价值,更有历史价值。
录音开始前,化妆师为配音艺术家刘广宁上妆
配音艺术家刘广宁进录音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