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善网
关注
清晨,当人们还在睡梦中,身着蓝马甲的“桶前”志愿者,便出现在西城区白纸坊街道南运巷社区的垃圾分类桶站前,指导社区居民垃圾分类。这就是微众汇爱心公益联盟的志愿者。他们不但耐心指导居民垃圾分类,还身先士卒,坚守在垃圾桶旁,帮社区居民分拣、并清理洒落在地上的垃圾。
“等一下,您的垃圾没有分好,我重新帮您分一下”;“这位大爷,您年纪大了,把垃圾袋给我吧,我帮您倒”,短短的话语让居民感到很温馨,这位就是志愿者、垃圾桶前分拣指导员林华,无论是烈日炎炎的夏天,还是寒风刺骨的冬季,她总是准时到岗,带着专用橡皮手套和分拣工具,不仅耐心的向居民宣传生活垃圾分类知识和要点,还一丝不苟的检查居民分好的垃圾包,一旦发现有不符合分类要求的垃圾,她便严格按照垃圾分类规范要求重新分类投放。
但是,起初垃圾分类并不被一些居民理解,总觉得垃圾分类指导员难为他们,有些年轻人总是以没时间、要迟到为由,扔下垃圾就跑,还有些老年人总会把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混装。遇到类似情形,林华总是反复劝说,耐心向居民宣传垃圾分类的好处:垃圾分类可以使我们的生活环境更整洁,采取分类式的垃圾桶,√可以回收利用的资源,既有利于环境保护,又有助于资源的合理利用,实现垃圾分类的良性循环。垃圾分类不仅是保护地球,更是保护我们自己。林华将垃圾分类理念深入到居民的心中,终于得到了社区居民的认同。
一位社区居民被林华的精神所感动,特意写来感谢信,居民这样写到:“每天清晨,当我走出家门就会看到一名垃圾分拣志愿者,站在垃圾桶旁默默为居民进行垃圾分拣,虽然天气寒冷,又是新冠疫情传播的当下,她依然认真的为居民值守在垃圾桶旁,用爱心奉献社会,用真情温暖人心,她的微笑是城市最美的名片。”
社区居民的认可是对志愿者最大的支持。严寒下的坚守意味着用真情换来美好的明天,当你在小区看到垃圾分类指导员的时候,记得给他们一个微笑,将自己手中的垃圾正确投放到垃圾桶中,垃圾分类不是一种可做可不做的事情,而是势在必行,这也是对志愿者最好的理解和尊重。
作者:李慧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