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善网
关注
协会服务群的一则告知,不经意间刺激到了每一位项目负责人的神经。
谁曾想过,来年就要迎来10周年的协会一半的时间里让各个项目组天马行空、自由发挥,根据自身喜好打造各自负责的项目组或所实施的项目;近三年的例会随之提升到了辩论方式“公益汴论”:学习分享、自命题共享共建共创、项目适时推演等诸多开放式玩法被强行植入,作为一支社会团体,除非《志愿服务条例》被颠覆,职业化改造还不现实!专业化则任重道远,能不被作为负面的案例教材是需要自我修正和具体力争的!在夹缝中能有喘息之机变革就显得尤为重要。希望通过对改变的理解或反思,推动协会在剧变的时代的跟上节拍,采取更加有效的方式(范式)践行变革。通过我们自己的努力解决力所能及的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图组织环境变的更好。
本月24、25日因疫情影响通过线上由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管理学教授,社会创新与行动实验室 (SAIL)创始人,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资深研究员王超老师引导和催化下逐步提炼出参学学员在VUCA卡时代下认知、感知、学习领导力的理念和基础知识技能,使能自身元能力的激活、激发及共创的心态。
协会培训项目:利器计划,其包含公益汴论(协会例会)、开封公益论坛(本社会组织区域轮值论坛)、公益豫论场(厂)(省域)、善读书院(志愿服务培训和外出学习)、千策悦读。
在一个特定的场域环境下汇聚众多伙伴或者说为利益相关者研讨,确定我们要解决的社会问题。原有的但潜在的需求重新梳理,也可以理论说教颠覆性的进行迭代改变。其中必然会夹带我们参与者(领导者)局部、一个阶段以及一个全过程的体验、体会,也是快速地从下载、同情、同理和共创循环往复在1.0--2.0--3.0--4.0。以及我们的原型通过每一次的结项通过原型--迭代--实验--反思的范式转换,这也就是在复杂多变的环境里内观自己,外察相关,在我们的认知能力下环境改变了,面对的的问题改变了,原来个性化的问题边成了社会化问题,极端的剧变并不因我们的感知去呈现,快速、波动、多变难预测及其不确定性和模糊性,作为领导者的我们使能领导力,从不断地学习储备、技能的提升,用对需要解决的问题认知的观念和态度去解决需要我们解决的问题。
“不破不立、不塞不流、不止不行”。(文 郑东启)
福建省同心慈善基金会成立于2012年11月,是一家经由福建省民政厅批准成立的5A级基金会,2020年11月25日正式获得公募资格,业务主管单位为福建省民族与宗教事务厅。基金会致力于为公益机构与个人提供心灵滋养与专业支持,影响和支持公益机构的发展,从而促进公益生态圈的发展。
善才公益慈善研究院于2020年10月在福建省民政厅登记成立,是立足于福建,面向全国开展公益慈善研究和教育的非营利组织。善才研究院旨在以培养公益慈善人才,开展公益慈善研究,传播公益慈善文化,促进公益慈善事业发展与创新贡献力量为宗旨,积极开展公益慈善相关研究、咨询与评估服务、组织与人才培训等工作,搭建公益领域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