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中国善网! 登录注册 帮助中心 QQ客服 热线咨询:0755-22919446185-7554-6588
分享到:
项目介绍项目进展结项公示

项目介绍

我们的故乡成了诗和远方

随着市场经济社会的发展,乡村的青壮年不断远走他乡,乡土生活以及生产方式悄然发生改变,许多非遗文化和传统民艺在接受30年现代化洗礼后不断被边缘化,一切是那么地自然真实到我们都无法察觉,这一路走来我们遗失了太多的美好,我们开始对天地自然的变化不再敏感,对故土不再那么地熟悉,逐渐丧失识别和理解自己文化符号的能力。

在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高增侗寨,有这样一群青年人,为集结文化力量,探索故乡的文化寻根,推动民艺复兴、革新、应用、传承和保护民族文化,回归村寨自发组织成立了从江生态文化社,用自己的方式和力量在守护故乡的民艺。

集结文化力量,守护故乡民艺

从江生态文化社在2015年开始尝试探索学习和记录即将消失的民族文化,发起守护侗族无字天歌、萤火之裳民族校服公益计划、火塘里的民艺教室等公益项目。

我们从本土文化出发,在当地村小建立民艺教室,为当地少数民族孩童提供学习民族才艺的机会,提供基础设施建设、民族乐器、手工作坊等一系列支持和成长陪伴,邀请非遗传承人走进学校给孩子们传授民歌、民族乐器、民间舞蹈等,同时给孩子们设计和制作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校服,抢救性地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让传统民艺得以薪火相传。

(为从江县翠里乡高华教学点设计和制作的瑶族校服)

(萤火之裳民族校服公益计划-高增乡朝里教学点、付中教学点、占里教学点)

在从江生态文化社培育和支持下的高增侗寨童声合唱团于2016年9月赴京参加国家文化部、中华儿童文化艺术促进会、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办事处在国家大剧院举办的公益音乐会

传承之路,任重而道远

侗族是聚居在黔湘桂交界地的古老民族,相传是古越人后裔,迄今有2500年历史,侗族先人创造了安身立命的生活智慧与价值理念,自古与歌相伴,不仅歌唱神话传说、英雄赞歌、道德伦理,还唱出对自然和爱情、劳动、友谊、正义的美好向往,然而因为没有自己的文字,使得侗族人的文化传承显得十分艰难,只能通过口耳相传的独特方式传唱自己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对于侗族人来说唱歌不只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对话、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传递着侗族人的喜怒哀乐以及悲欢离愁。

宛如天籁的侗族大歌、技艺精堪的侗族建筑、美丽的自然风光逐渐吸引着世界的目光,日益被外人所知的背后却也有着不为人知的艰辛,扎根在大大小小的侗族村寨开展公益活动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这样的难题:老艺人逐渐凋零,青壮年以及留守儿童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心以及认同感不断缺失,文化传承过程中后继乏人、中间断层、失去传承信念、难以维系资金等。

侗族文化复兴,重温旧梦到蜕变成长

面对措手不及的社会变革,我们该如何重新定义我们的生活?找寻人与乡土环境之间的联系,重新认识乡土文化的价值?在文化传承和现代发展中如何找到平衡点?侗族文化该以怎样的方式才能得到更好地延续和永存?我们在努力寻求有效途径和模式。   

在快速发展的年代,我们不应遗忘自己的文化符号,不能不去思考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如何进行更好地传承、融合,从而找到自己的位置,重塑新的价值,我们等待谁去救援那些在田野中稍纵即逝呻吟不已的珍贵本土文明?行动者一定是我们自己!

2018年伊始,我们想为非遗老艺人筹集新春礼物,寻访记录非遗老艺人的故事,整理口述史,对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侗族音乐、建筑、饮食、服饰、节日、民俗、历史故事等进行深入挖掘、整理、记录、保护、应用、再生,培育和支持在地自组织开展民族文化活动,梳理出适合侗族青少年传唱的音乐教材,推动在地化的文化艺术教育,激发留守社区新活力,增强民族文化自觉自信和归属感。

项目效果

对侗族文化进行挖掘、整理、记录、保护、再生,探索故乡民艺复兴之路。

关于我们

从江生态文化社是由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一群热爱家园的侗族青年人自发组织的本土公益团队,经民政局登记注册为民办非企业单位,致力于保护贵州省黔东南州少数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及民族文化的完整性,恢复民族自信心与认同感,激发乡村新活力,探索民艺复兴之路,解决当地弱势群体生计问题,实现乡村可持续生活。

┃愿景:回得去的故乡,看得见的未来

┃使命:扎根社区探索乡村可持续发展模式,让每个人在自己的土地上有尊严地生活。



留言建议

您对网站有什么建议和要求请随时和我们联系,感谢您的支持!

资助信息

感谢您分享政府、企业或者基金会的资助计划,感谢您的支持!